創建國家高新區 推動高質量發展
□記者 韓志剛
支持周口高新區與西華經開區以“一區兩園”形式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周口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2022年,川匯區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在全省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考核中,周口高新區獲得200~400億檔第四名,全市排名第一。
2023年,川匯區加速奔跑,緊盯創建國家高新區目標,在鞏固現有產業優勢的基礎上,不斷推進產業發展,提升創新能力,優化園區生態,周口高新區在全區高質量發展中主引擎、主陣地、主戰場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主導產業集鏈成群
前不久,位于周口高新區的精泰電子產業園竣工投產。該企業主要從事3C智能終端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全鏈條結構件研發、生產與銷售,服務于華為、小米、聯想等國內外知名IT終端客戶。項目一期引入6條全智能生產線,其中150臺進口設備已投入使用。“項目總投資約15億元,項目投產后預計年產值20億元,年稅收1億元以上。2023年,公司產值有望突破3000萬元。”精泰電子行政經理袁恩澤說。
產業是經濟之本、發展之基。川匯區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創建國家高新區的基礎工作,圍繞電子信息主導產業,聚焦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智能終端及零部件產業高地的目標,繪制四張圖譜,發揮五方力量,開展精準招商,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工業富聯產能持續擴大,精泰電子實現投產,亮顯集團4個全產業鏈項目組團入駐,金穗背光模組、盛龍光電模組、新杰創背光貼片、粵力通模組等產業鏈項目爭相入駐……短短一年時間,川匯區電子信息產業實現從工業富聯“一馬當先”到各路企業“眾馬奔騰”的可喜局面,集鏈成群效果凸顯。
數字經濟是川匯區另一大主導產業。2023年,周口數字產業園成功獲批成為河南省大數據示范園區(全省6家,全市唯一)。截至11月,園區入駐企業52家,實現營收96億元,是2022年全年營收的3.2倍,上繳稅收7億元,達到歷年來最好水平。
浪潮云洲(周口)工業互聯網中心完成首筆1萬美元的化妝刷海外訂單,實現“認證在周口、交易在澳門、交割在全球”;依托道可名康項目吸引“免疫診斷試劑國家工程實驗室”掛牌落地;河南利佩企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為美團、餓了么等20家企業提供配套服務,平臺現已注冊靈活用工人員及騎手共計300萬人次,遍布全國20余個省市……目前,周口數字產業園已構建起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軟件信息、數據處理、電子商務等多領域協同發展的數字經濟產業體系,成為助推全區乃至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倍增器”。
創新動能加速匯聚
河南四方藥業是河南省專精特新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有著70年的中藥生產歷史,鱉甲膠更是其“拳頭”產品,在國內占有70%的市場份額。針對鱉甲膠質量良莠不齊的現象,河南四方藥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從2014年開始對鱉甲膠的鑒別、含量、工藝等質量標準進行深入研究攻關,對質量標準進行重新修訂,并于2023年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評審認證,載入國家藥典,實現全市生物醫藥企業參與國家標準制定“零突破”。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川匯區始終把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作為創建國家高新區的重要標準,堅持上下聯動、部門協同、加大投入,引導企業持續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切實增強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
2023年以來,川匯區扎實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實施研發項目123個,完成研發投入2561萬元,同比增長12%。
為實現資源互補、產學研協同創新,周口高新區與周口文理職業學院在全市率先成立市域產教聯合體;48家企業與周口師范學院開展合作,實現產學研對接;河南四方藥業與河南中醫藥大學簽訂校企合作戰略協議,共同建設“現代中藥河南省重點實驗室”。
數據顯示,2023年,周口高新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家,總數達到30家,占到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的近一半;成功申報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家,總數達到10家;實施技改項目24個,建成省級智能車間2個、市級智能車間2個、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1個、省級“數字領航”企業1個;成功申報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5家。
園區環境持續優化
日前,位于周口高新區的川匯區政務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區直28家單位1135項政務服務事項全部進駐政務服務中心大廳,實現“三個之外無審批”。借助政務服務中心,川匯區還實現“三個平臺”貫通融合(即區政務服務中心服務平臺、區企業投訴中心監督平臺、區紀委監委監督平臺聯結貫通),構建來電、來信、來訪、網絡“四位一體”投訴舉報受理體系,全面暢通政企溝通渠道。
環境就是競爭力。川匯區始終把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環境作為創建高新區的堅實保障,通過實施“三化三制”改革、提升園區服務效能、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等,全力以赴提高各類要素保障水平。
加快“三化三制”改革。堅持去行政化、去社會化方向,實體化運行“管委會+公司”模式,著力建立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管理團隊,實行領導班子任期制、全員崗位聘任制、績效工資制,激發園區創新創造活力。
服務效能持續提升。深化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實行“兩班六組一分包”和重點項目“周交辦”工作機制,抽調優秀干部到企業擔任“首席服務官”,對轄區內129家重點項目(企業)開展“一對一”服務。2023年以來,收到企業反映的問題38條,已解決37條,問題解決率97.4%。
配套設施日趨完善。開建8條道路,道路總長11537米,吉祥路、女媧路、神農路3條道路已投入使用,電子信息產業園一期交付使用、二期啟動建設,工業鄰里中心、科創中心項目等配套項目加快推進,有力推動產城深度融合、一體發展。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