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淑華
這天像往常一樣,很普通,但是因為學校要舉行“舞動青春”功夫扇比賽,我要完成學校安排的攝影任務,所以有些忙碌。
活動很精彩,孩子們表現出色,負責攝影的我亦全心投入,捕捉了很多精彩的瞬間。突然,手機里彈出一條信息:“龔老師,您給我發個地址,我給您郵寄一套書。”是往屆學生鵬飛發來的。我腦海里立即浮現出他當年的樣子:白白凈凈、文質彬彬,是特別愛讀書的一個男孩。
往事不由涌上心頭。當時,我剛從師范學校畢業,在老家鄉鎮的一所中學教書。當時減負的呼聲正高,孩子們也有幾分貪玩,但是作為老師,我并不敢松懈對于他們的引導和督促。減負應該減,但是該學的知識也要學。我嘗試換一種方式,鼓勵孩子們多讀書,尤其是多讀經典。可是,當時很多農村家庭不具備讓孩子閱讀的條件。在農活的干擾和經濟條件的制約下,他們沒有讀書的空間,而且很多家庭是沒有藏書的。
我辦公室里有些書。喜歡讀書的孩子,經常去我辦公室借書,而我也為孩子們高漲的閱讀熱情感到高興。我的辦公室藏書不算多,但對于孩子們來說,仍是一個小小的書籍的海洋,為他們提供了在書海遨游的空間。《名人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簡·愛》等書籍,吸引著他們。他們那么喜歡閱讀,讓我仿佛看到一條精神河流,正在孩子們年輕的心靈里流淌。我知道,借助這條河流,孩子們的心靈是有可能飛出這所鄉村中學,與古今中外那些偉大的靈魂碰撞交流的。也正是因為這樣,那小小的辦公室在我看來散發著亮光,幫助孩子們打開了思接古今的大門。
我給孩子們設置的借閱規則是每次借閱一本,歸還后才能再借。當時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鵬飛同學,每次借書,他總會要求多借一本,想要多讀書。當然,每次我都會破例,允許他多借,因為我十分欣賞喜歡讀書的孩子,也因為我確實愿意給有上進心的學生提供無言的鼓勵和支持。
教師的日常工作繁瑣又忙碌,一年又一年,送走一批孩子踏上征程,再迎接另一批孩子,周而復始。鵬飛畢業后,再次聯系我時,已在北京工作,他為了考博的事,詢問我一些問題。我問了他的經歷,才知道他大學畢業讀了碩士研究生,畢業后便留在北京工作。如今,博士畢業的他,在光明日報社工作,這個一路拼搏的孩子,正在實現他的宏愿。回想起他當年在我辦公室借閱書籍的情景,我仍然感慨萬千。無論如何,看到學生成長與成才,作為他當年的老師,是備感欣慰的,甚至是充滿自豪的。
我收到了鵬飛寄來的書,是一套沉甸甸的《中國新校長十年100人》,鵬飛承擔了書中部分章節的采訪編輯工作。我拿著這厚厚的一套書,不免神思恍惚,再次回到當年那個鄉鎮中學,回到那個承擔了微型圖書館功能的辦公室,再次回憶起那個每次都要多借一本書的孩子。當年那個愛讀書的孩子,如今也有能力參與編輯如此厚重的圖書了。他可能覺得書中人物的事跡于我有鑒,或者他覺得這些書也值得我現在的學生讀一讀,而我更在意的,則是我們之間始終不忘的師生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