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陳小平
姚黃、魏紫、趙粉、豆綠……2月25日,走進位于洛陽市洛龍區的洛陽牡丹瓷博物館,一朵朵“永不凋謝的牡丹花”或綻放在瓷盤、屏風之上,或盛開在花瓶、盆景之間,或縮小成飾品、擺件“畫龍點睛”,盡顯雍容華貴、精致美艷。
“這些都是牡丹瓷,是以傳承和發展唐白瓷燒制技藝為基礎,融眾家陶瓷技藝之長,純手工制作而成的。”作為唐代白瓷燒制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洛陽牡丹瓷創始人,全國人大代表李學武介紹。
在李學武看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年,因為傳承有人、保護有力,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小作坊,走向市場并大放光彩。“我們要努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斷探索符合新消費習慣的市場供給,豐富青年人學習傳承經驗,并在創作中融入展現地域特色的元素,讓文化產品走得更遠、活得更久。”他說。
在創新之路上,李學武從未停下腳步。目前,他擁有牡丹瓷發明專利19個、實用新型專利上百個和外觀專利千余個,系列產品著作版權達100余項,研發生產了陳設藝術、家庭裝飾、飾品藝術、日用藝術、特別定制、城市藝術6大系列千余個品種。
他開創性打造的洛陽牡丹瓷文化創意新興產業,帶動相關產值達數億元。牡丹瓷作為“國禮”,也被外交部先后贈送給100多個國家的貴賓,成為我國對外友好交往的一張名片。
為推動非遺保護與傳承,提升文化自信,2023年,李學武在深入調研、走訪、座談基礎上,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交了“關于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管理條例的建議”“關于加強文化傳承創新過程中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等,得到相關部門重視。
今年參會,李學武計劃提交“關于推動以非遺為代表的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建議”“關于讓中國陶瓷重回世界陶瓷巔峰的建議”等。他說:“我們應繼續深入挖掘非遺文化內涵,努力培養更多專業人才,不斷創新傳播方式,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與資金保障力度,并推動更廣泛的國際合作交流,讓非遺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