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鄒多為 周蕊 王辰陽
2024年2月,經國務院批復同意,我國設立上海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28日,《上海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對外公布,合作區建設由此拉開序幕。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區域?為什么要設立這一特殊區域?方案中哪些亮點值得關注?
方案顯示,商務合作區位于浦東新區,規劃面積約0.88平方公里,以G1503快速路為界,分為兩個區塊,其中東側區域為區塊一,是先行啟動區;西側區域為區塊二,兩個區塊通過封閉通道連接。
和常見的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等特殊類型區域相比,此次出爐的上海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被認為是一個新的特殊類型區域。
“它不是目前國內某一特殊類型區域的簡單復制,而是對國際國內各類區域功能的借鑒、集成和創新。”在國新辦2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副署長孫玉寧說,概括起來,就是在綜合保稅區、海關監管區和口岸限定區域管理制度基礎上,疊加進出境人員便利化的政策和措施,將“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制度從貨物向自然人拓展。
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明確部署,提出切實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游的堵點。作為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平臺,該商務合作區緣何落子布局上海?
上海市副市長華源表示,上海是我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和深度鏈接全球的國際化大都市,落實好這項制度有區位條件優勢、制度創新保障和市場需求支撐。
從選址上看,商務合作區緊鄰浦東國際機場和上海東站兩大交通樞紐。其中,浦東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超過7000萬人次,將于2027年建成通車的上海東站年設計客流有望達到6000萬人次,這些能夠更好支撐商務合作區集聚全球要素、配置全球資源。
從條件上看,上海是全國首個自貿試驗區所在地,浦東新區正全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建設,已經取得一大批開放型經濟的制度創新成果。商務合作區這次兼具綜合保稅區、海關監管區和口岸限定區的功能,具備便利化管理制度集成創新的優勢條件。
從需求上看,作為最受外商青睞的投資首選地之一,目前上海共有7.5萬家外資企業、5.8萬家外貿主體,口岸貿易額超過全球的3%,經過上海口岸進出的境外人士也位居全國首位,外貿外資企業有著大量商務洽談、會議展覽、國際培訓等跨境交往需求。
記者在梳理中發現,“國際商務交流”成為總體方案一大關鍵詞:“便利國際商務交流的新平臺”是商務合作區三大核心定位之一,“便利國際商務交流”是三大核心功能之一……
以促進國際商務交流為目標,在方案明確將要采取的管理措施中,對持商務合作區綜合管理機構備案的有效邀請,搭乘國際(地區)航班自浦東國際機場入區的境外人員無需核查中國簽證等入境許可是一大看點。
據國家移民管理局邊防檢查管理司負責人龔耀介紹,境外人員搭乘國際或地區航班自浦東國際機場進入商務合作區將無需中國簽證,移民管理部門憑商務合作區綜合管理機構備案的有效邀請,僅開展國際旅行證件核查。
此外,從國際側入區的境外人員在區內開展商務活動,可停留30天,并可根據需要申請延期。這些境外人員也可在區內申請口岸簽證,方便在國內開展商務考察等活動,移民管理部門將依法提供相應的便利。
結合功能定位,商務合作區還對稅收制度、配套服務等方面作出具體安排,比如賦予部分境外入區貨物免稅政策,對商務合作區建設所需的基建物資和運營所需的設備、儀器等進口實行清單管理,按程序報批后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清單外商品照章征稅;鼓勵國內外的高校、研究機構、跨國公司、行業協會等在區內開展國際培訓活動;支持境外銀行卡、移動支付、現金支付等多種方式;提供多種類型的商業、餐飲、休閑、文體等場所和設施設備,滿足商務人士和隨行人員需求等。
總體方案還明確了商務合作區建設時間表:到2025年,完成商務合作區先行啟動區封閉驗收,商務合作區基本功能落地運行。到2028年,實現商務合作區全域封閉運作。到2030年,全面建成商務合作區。
華源表示,上海已經成立了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建設運營主體,近期還將組建相關綜合管理機構,相關規劃建設正緊鑼密鼓推進。“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總體方案明確的時間節點,抓緊時間,高質量、高品質地推動區域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工作。”
(新華社北京2月2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