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沛文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韓愈《師說》)聽聞道理各有先后,學問技藝各有專長。
◎“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禮記·學記》)“敬業”指對工作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投入度,“樂群”指樂于與人合作共事,融洽相處。敬業樂群的含義是指一個人在生活中,不僅具備敬業精神,而且積極參與協作,與他人共同努力實現目標。“業”是我們的立身之本和處世之道。
你長大了想做什么?想當科學家、醫生、老師、警察,似乎是課堂上的標準答案。這些收入穩定、能為國家作貢獻、受人尊敬的職業,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進廠上班的輝煌留在了上世紀90年代,《新華字典》中那句“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平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的例句,總被人詬病“在以前可以,在當下不可能”。近年,隨著各行各業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職業院校畢業生一直處在學歷“鄙視鏈”的下游,而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這樣的偏見,該改改了。
首先,“職業不分高低貴賤”這句話不該只是嘴上說說,每個行業、每個崗位都有存在的意義。“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韓愈《師說》)聽聞道理各有先后,學問技藝各有專長。不論是醫生、律師、工人,還是網紅主播、外賣小哥、快遞站長,這個時代的職業類別遠遠多于從前,分工也愈加明確,缺一環就可能導致某個行業的鏈條斷裂。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各個環節更優秀的工作人員,他們都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
其次,很多人對職業教育覆蓋面的認知,還停留在電焊工、修車師傅、廚師等傳統崗位,殊不知視覺藝術師、影視后期制作師、插花培訓師、國學指導師這些透著“詩與遠方”的職業,已經占據了職業教育的半壁江山。長于一技可以使我們的人生腳踏實地,進可以修為心性,退可以養家糊口。“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禮記·學記》)“敬業”指對工作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投入度,“樂群”指樂于與人合作共事,融洽相處。敬業樂群的含義是指一個人在生活中,不僅具備敬業精神,而且積極參與協作,與他人共同努力實現目標。“業”是我們的立身之本和處世之道。
在越來越多元的社會中,將興趣與職業掛鉤,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也沒有想象中那么苦,完全可以達到“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道德經·第八十一章》)的境界。
梁啟超也在《敬業與樂業》里說:“凡職業都是有興趣的,只要你肯連續做下去,興趣自然會發生。為什么呢?第一,凡一件職業,總有好多層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它變化、進展的狀態,最為平和有味。第二,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步地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重量增加。第三,職業性質,常常要和同業的人比駢進,猶如賽球一般,因競勝而得快感。第四,專心做一職業時,把好多游思、企圖都斷絕了,省卻無量閑煩惱。”
職業教育絕不是“次等教育”,職業院校也不是“差生”的歸宿,它與高等教育一樣,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然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學,更早選擇自己的興趣所在,離工作崗位近一些,未必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來世一遭,做事不求其多,一件足矣。如果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多了,各類技能人才活躍在生產一線和創新前沿,定能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