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啟峰
第四屆周商大會成功舉辦,在我市企業界掀起一股“新質生產力”熱潮。周口眾恒集團因勢利導,近日在中層干部中開展“新質生產力”學習讀書活動,公司各個部門的負責人都認真交了一份“小作業”,公司航運業務負責人葛光明的感悟尤深。
眾恒集團是我市一家從事“大交通”的企業,業務涉及新能源汽車、智能充電樁、城市出租車服務、港口航運等多個細分行業。2015年,洞悉周口內河航運發展趨勢的眾恒集團啟動建設沈丘眾恒港,于2019年建成投用,是我市最早一批民用碼頭,有6個泊位,設計運載量180萬噸/年。
內河航運是古老的運輸方式,與新質生產力似乎掛不上邊,但是沈丘眾恒港以創新思維運營碼頭,讓它煥發出勃勃生機,連年實現盈利。
葛光明說:“一家鋼鐵生產企業需要把鐵礦粉從岸運到廠,面向社會招標。其他運輸公司報價都在5元/噸左右,而我們的報價控制到3元/噸以內。這個價格一出,其他公司只有陪跑的份兒了。”
他們為什么敢報出這么低的價格?原因在于眾恒港充分發揮自己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優勢,把裝載機、重型貨車等多種燃油車輛升級為電動,成本大大節約。一臺燃油裝載機工作一天,要燒1000多元的油,而變成電動,每天電費不到400元,算下來一年能節省一二十萬元。因為廣泛采用電動設備,污染小,沈丘眾恒港成為我省首屈一指的“綠色碼頭”,屢獲表彰。當然電動車比燃油車要貴不少,但是眾恒集團認為這錢花得值。
“設備升級是新質生產力,管理提升也是新質生產力。”葛光明說,他們較早啟用了智慧碼頭管理系統,逐步實現碼頭生產自動化、數字化,向管理要效益,也取得了明顯成效。沈丘眾恒港旺季時一個月能吞吐20多萬噸貨物,運輸鐵礦粉、糧食、煤炭、建材的船只往來穿梭,對裝卸要求各有不同,他們僅有6個泊位,科學調度就顯得很重要。在智慧碼頭管理系統的指揮下,他們各項生產井井有條,極少發生怠工現象,如今碼頭年吞吐量已突破200萬噸,早已實現滿負荷運行,設備設施利用率在我市所有碼頭中名列前茅。
葛光明介紹:“集團公司目前在建有兩個碼頭,設計方案中,在碼頭與貨場之間建設傳送帶,提高動輸效率,然后圍繞貨場開展招商,用貨源吸引對應的企業,形成一定的產業集聚,這樣碼頭就不僅僅是裝卸貨物,而是發揮了更大的能量。一個碼頭就是一個工業園區,新型臨港經濟的主旨就在于此,我們也努力向這個方向靠攏。”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