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快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綜述
□記者 邱一帆
商水縣固墻鎮朱夏莊的王阿姨患高血壓多年,前段時間到衛生院就診時,發現市里來的專家正在坐診。“市里專家定期來坐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市級醫院的醫療服務,還省去了排隊等待的煩惱,很方便。”王阿姨高興地說。
群眾在基層醫療機構就醫獲得感的提升,得益于我市加快推進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縣域醫共體建設,正在提升著每一個周口人的就醫體驗。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高位推動,強化力量集成,在持續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過程中,摸索出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在三川大地奮力開創了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強化頂層設計
我市對標“三明經驗”,科學制訂改革方案,健全體制機制,突出黨建引領,構建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形成了市縣一體強力推進改革的工作格局。
民之所呼,我必應之。秉承為民之初心與使命,我市實行黨政齊抓共管、專班運行推進機制,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具體負責推進的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領導小組,下設9個工作專班,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工作例會、開展走訪調研,形成月度監測、季度會商、年度總結的長效聯動機制,采取列單、交單、辦單、督單“四單制”工作法,推進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
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人民群眾熱切期盼優質醫療資源。提升醫療服務能力,讓群眾就近獲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是構建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化醫改的重中之重。
我市實施市域一體化腫瘤防治中心建設項目,以乳腺癌、胃癌和肺癌等重大疾病為重點,建立以周口市中心醫院為中心,以太康縣第一醫療集團、鄲城縣第一醫療集團、項城市第二醫療集團為試點醫院,覆蓋醫共體區域內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市、縣、鄉“三癌”防治及分級診療試點體系,區域腫瘤防治綜合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25歲的甲狀腺癌患者小健(化名),因“右側甲狀腺腫物”接受手術治療,術后病理提示:甲狀腺乳頭狀癌,癌灶突破包膜。周口市中心醫院核醫學科主任郭富強建議其后續進行放射性碘-131治療。第一次碘-131治療時,全身顯像檢查發現小健右肺有2個轉移灶,后又進行了一次碘-131治療,病灶消失,小健恢復健康。持續提升的醫療服務能力,讓老百姓切實享受到醫改釋放的一波波健康紅利。
我市還與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河南心血管病中心簽訂協議,共建河南心血管病中心周口區域醫療中心,并以此為依托籌建醫學科學研究中心,搭建人才交流、科研創新平臺。“與此同時,我們綜合運用信息化技術,120到達急救現場平均時間從19分鐘壓縮到14分鐘以內,提升了心血管等急難重病的成功救治率、降低了市域外轉率。”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體制改革科科長李峰說。
發揮醫保杠桿作用
醫保支付制度改革是一項導向性改革,被稱為深化醫保改革的“牛鼻子”,對醫療、醫藥的改革起著引導激勵和制衡約束的杠桿作用。
“我患慢性胃炎十來年了,需要長期服藥。現在,在村衛生室看病拿藥都能報銷了,十分方便!”沈丘縣北城街道西孫樓村村民崔旭英到村衛生室就診,通過人臉識別系統,就完成了城鄉居民醫保費用結算。“你看看,買一盒藥才花了1.72元,太便宜了。”崔旭英說。據了解,該藥品市場售價約為15元,在村衛生室僅售4.3元,并可通過醫保報銷60%的費用。
我市出臺醫保支持政策,對醫共體實行醫保基金“總額預算、月度預撥、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管理,減輕了群眾的診療負擔。據了解,全市建立以DRG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體系,在DRG點數法付費基礎上,針對不同疾病臨床特點,一體推行家庭病床、中醫日間病房、中醫優勢病種、精神與康復按床日付費、門診血液透析打包付費等多種支付方式,滿足不同診療需要。
改善群眾就醫體驗
“我最近胃脹、不消化,想問一下應該掛哪個科?”近日,家住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的黃靜撥通了周口市中心醫院96669熱線。接線員詳細詢問了患者的住址、年齡、血壓、病史,建議她去人民路院區消化內科就診。黃靜撥通的熱線可提供“一鍵式”“全天候”“全流程”的全場景就醫服務,是“便民線”也是“生命線”。群眾只需撥打電話,就能解決就診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滿足就診需求。
我市將“便民就醫”納入改革重點,在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推行“便民就醫少跑腿”七大舉措,并在此基礎上,創新開展了“7+N”服務模式。在公立醫院開設“一站式”綜合服務窗口,上線智慧導航系統,實行精準預約智能分診,推行診間支付和病區結算,實現了群眾檢查一鍵預約、報告當天領取、費用結算指尖辦理、藥品立等可拿、入出院分秒完成等目標。全市推廣“4234”醫保工作機制,依托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在全市鄉村兩級設立醫保服務中心(站),實現“政策找人、主動發現、上門服務”。
市縣一體強力推進
構建市縣一體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破解資源分布不均、服務體系碎片化的關鍵一招。我市通過資源整合,找到擴大醫療供給的“最大公約數”,探尋群眾看病“最優解”,建設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緊密型醫共體,推動市縣鄉村四級醫療機構體制融合。
“一名患者被診斷為腸系膜上動脈夾層,情況危急。”周口市中心醫院在接到西華縣人民醫院的緊急會診求助后,立即組織介入科、血管外科、普外科為患者進行遠程多學科會診,制訂最優診療方案,并第一時間為患者開辟綠色通道,把患者轉運到該院急診科。患者經介入科手術治療后,效果良好。如今,越來越多的群眾在市內就可以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和資源。這得益于我市著力構建市縣聯動、市域一體的醫療服務體系。我市以“市強、縣優、鄉活、村穩”為目標,形成了“市帶縣、縣帶鄉、鄉管村、縣聯省市”的全域一體化醫療協作模式。
“我行醫近40年,目睹了村民從看西醫到看中醫的轉變。現在,我學會了拔罐、推拿、針灸、刮痧,還備了160多種中藥,一天能給20多人用中醫診治,大家對中醫的信賴又回來了!”鄲城縣胡集鄉王樓行政村衛生室醫生王洪濤提及中醫藥接受度在基層的變化,十分感慨。如今,鄲城縣鄉鄉都有中醫館,中醫融入體系、貫通全程、貼近群眾。目前,我市正全域高標準推進中醫館建設,實現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全覆蓋,創成省級示范中醫館57個,占總數的28.3%。
“下一步,我們將以示范項目為抓手、以醫共體建設為牽引、以績效考核為導向,持續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持續破解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矛盾問題,更好地增進群眾健康福祉。”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胡國勝說。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