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付永奇
“一個壯漢多長時間能把一頭重約400公斤的肉牛撂倒在地?”
“最快15秒!一般3到5分鐘!”
昨日,在太康縣馬頭鎮馬東村,王家牛肉店店主王寶林的回答讓眾人吃了一驚。見大家懷疑,王寶林有些著急,他大聲說:“眼見為實,咱們到養牛場,我給大家現場表演!”
馬頭鎮位于太康縣東北部,原名許尤鎮。北宋時期,宋太祖趙匡胤下旨開挖汴梁至江寧運糧河,在此設置碼頭。當時八方輻輳、商旅云集,迅速成為貨物集散地,被譽為京東漕運三大碼頭(陳留、傅集、許尤鎮)之一。這里種植養殖業發達,黃牛繁育歷史悠久。目前全鎮有存欄黃牛50頭以上的養殖戶45戶、100頭以上的養殖戶15戶、500頭以上的養殖戶2戶,是全市有名的肉牛養殖、牛肉加工重鎮。
懷著好奇心,記者隨王寶林驅車向該鎮最大的養牛場——綠洲農牧有限公司駛去。
“我們不但養牛,還開展牛肉加工,馬頭牛肉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曾獲全國名優產品博覽會金獎。碼頭鎮現在全產業鏈發展的養牛業讓越來越多的村民通過‘念牛經’實現了‘發牛財’。”王寶林是回民,身高1.85米,體格健壯,繼承了先輩的牛羊養殖、宰殺、腌制手藝,還是一個撂牛好手。談起馬頭牛肉、撂牛故事,他興致勃勃,如數家珍。
腌制上等牛肉,屠宰技巧很關鍵。在長期實踐中,他們的前輩們形成提拉牛鼻、抓住牛角、運用擰扛壓等系列動作,把黃牛撂倒在地屠宰的操作規范。這樣屠宰的黃牛,通過腌制、蒸煮,肉肥而不膩。久而久之,這項展現人和牛之間相互角力、具有觀賞性和藝術性的活動成為當地群眾歡慶節日的一項民俗賽事。
“這頭公牛有300多公斤,牛角似劍,撂牛士赤手空拳與之搏斗,風險很大。大家要站得遠一點!”綠洲農牧有限公司在馬西村,負責人叫李輝,他原來經營電子產品,看好家鄉牛羊產業,便返鄉建養殖場,目前養牛近千頭。看到兩位撂牛士換好民族服裝正在直徑12米的圓形場地內與牛相互試探,李輝就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對峙、挑逗、拎牛鼻、控牛頭、頂牛脖、找發力點,趁牛不備,猛然發力,牛四腳朝天,被撂倒在地。整個過程驚險、激烈、精彩。表演完畢,喘著粗氣的王寶林說:“現在全鎮會撂牛的有近百人,聽說鎮里要舉辦撂牛大賽,大家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想把這個中斷幾十年的傳統民俗項目重新組織起來。”
撂牛活動是當地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挖掘傳承撂牛文化能不斷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們將采用政府主導、協會主辦、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辦法,在‘五一’假期舉辦撂牛大賽,以此開展宣傳推薦、招商引資等工作,助力全鎮養牛業發展,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該鎮黨委書記孫海告訴記者,他已誠摯向四方賓朋發出邀請,“今年‘五一’假期,馬頭撂牛大賽有你想象不到的刺激和精彩!”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