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侯國防
“學校現有34個教學班,在校生1862人,教職工153人,是鹿邑縣唯一一所省義務教育標準化示范學校。”6月24日,鹿邑縣賈灘鎮中心學校校長李保華告訴記者,近年來,學校本著“辦好鄉村基礎教育,推進優質均衡發展”的宗旨,以“五個著力”為抓手,堅持標準化建設,贏得了社會各界高度認可。
著力黨建引領,明確建設發展方向
學校強化先鋒引領作用,讓黨員初心在崗位上熠熠生輝。實施青藍工程。黨員傳承初心,對學生生活上幫、工作上帶、心理上輔,指導年輕教師安心積極高效工作。做好“三個一”幫扶。每個黨員教師分包一個班級,幫扶一個后進生,確保沒有一個學生輟學。
強化黨建帶團建。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教育教學中的核心作用,建立和完善共青團、少先隊等組織,引領開展讀書演講、知識競賽、運動會、教學能手比賽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感恩勵志教育,培養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增強黨組織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建立師德建設長效機制,促進教師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打造“三精”課堂,即目標精確、講解精準、作業精煉。不斷改進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以黨建引領教學改革發展,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扎實有序安排推門課、優質課、匯報課活動,不斷完善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制度,致力于打造高效課堂,營造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抓好高效課堂工程。
著力硬件建設,夯實均衡發展根基
鹿邑縣、賈灘鎮均將學校硬件建設納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把標準化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同時,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財力投入,對學校教學樓、餐廳樓、住宿樓、辦公樓、多功能樓、教研樓進行修繕。購置設施設備,新增教學儀器、圖書、多媒體等。對操場、籃球場進行升級改造。對學校教室照明進行標準化改造,對校園主路鋪設瀝青地面,并改造升級校園網絡,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通過加強硬件建設、實施校園美化工程,提升了校園硬化率、綠化率,為師生營造了優質安全舒心的校園環境,從而吸引更多學生就讀,最大程度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有效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
著力提升軟件,引導教學全面提質
大力提倡立德樹人育人理念,打造優質文化環境。以“一樓一主題,一室一特色、一角一風景”為主旨,在校園內布置了“國學經典”“餐飲文化”“就寢文化”等專題宣傳區域,讓磚瓦成為知識載體,做到“處處是教育之地,人人是教育之師”。
做好“三大工程”,即教育工程、閱讀工程、寫字工程,督促學生以習慣養心、閱讀養品、寫字養性,在校內設置讀書長廊、知識宣傳長廊,懸掛名人故事、成語故事、名人名言,每個班級設有讀書角,學校閱覽室全天開放,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秉承“陽光育人,多元發展”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開足課程,成立社團,選派專業技能較強的教師進行指導,讓學生展現個性、發揮才能。
開展“人育花草,花草育人”活動,引導師生在學校里栽種各類果樹苗木,通過勞動實踐,播種希望,收獲果實。籌建了省首席農村教師工作室、市名班主任工作室、縣名師工作室,以名師為榜樣,定立目標,樹立導向,造就了好學、樂學、善學的教師隊伍。
著力機制建設,全面強化制度保障
根據“管業務必須管標準”原則,結合實際,制定并實施《賈灘鎮中心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實施細則》《賈灘鎮中心學校教師工作量化實施方案》《學生“三十一不準”》《賈灘鎮班主任績效量化實施方案》等規章制度,對教育、教學、安全等工作進行全面梳理,根據需要及時將標準類政策轉化為工作標準,推動學校標準化建設高質量謀劃、高水準推進。
著力家校共育,協同營造教育生態
以“共育同責,賦能成長”為理念,以“為家長服務,為學生服務”為宗旨,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召開家長會,每學期開展一次家長開放日及親子閱讀活動,聽取家長意見,積極回應家長關注,讓家長和社會充分了解課后服務、作業管理和營養午餐等工作。
成立“雛鷹計劃”公益組織,幫扶困難學生每人每月200元生活費,8年來共資助學生148人,同時對建檔立卡學生捐款捐物,關心關愛學生發展。成立家長學校,加強與學生家長的交流,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充分發揮家校社教育網格作用,營造“教師用心、學生開心、家長放心”的健康教育環境,合力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
有付出就有回報,賈灘鎮中心學校的“五個著力”,打造了標準化示范學校的樣板。近幾年,學校先后榮獲“省標準化管理示范校”“全省實踐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省中小學數字教材應用樣本校”“省示范家長學校”“省五育并舉示范校”“首批河南省中小學社團建設特色校”“省首批家校社協同育人實驗校”和“市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市義務教育示范校”“市文明校園”等稱號。
采訪結束時,李保華表示,今后,學校將繼續以“黨建引領、文化立校、特色發展”為宗旨,以“加強黨建、強化思政、提升內涵、優質發展”為導向,推動標準化建設提質增效,豐富學校內涵,提升師生素養,輻射帶動周邊鄉鎮學校共享共建,為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科研支撐、人才支撐,為推動農村中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