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啟峰
淮陽區鄭集鄉有個官路邊村,村如其名,很早以來就在官道邊上,如今位于周淮大道北側,是一個有著1014戶4235人的大村。
官路邊有個“如意湖”,說是湖,其實是個面積30多畝的大坑塘,長600多米,寬約三五十米,水面狹長,狀如一柄如意,圍繞著村莊。
如意湖岸邊住戶的生活卻很不如意:數十年來,村民家庭排污都把管子伸向這個坑塘,垃圾也都往塘邊傾倒,日積月累,水面不斷縮小,垃圾漂浮,臭氣熏天,塘邊一些人家被迫搬離。
2021年,淮陽區開展黑臭水體大消除行動,官路邊村成為首批整治村莊。環保人員進駐村里,圍著坑塘轉悠了幾天,仔細勘察地形、統計數據,很快形成了一套整治方案,并立即付諸行動。
第一步:截污控源。截斷農戶所有伸向坑塘的排污管,在村內鋪設統一的主排污管,通聯所有住戶,實現灰水和黑水應收盡收,全面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坑塘帶來的污染。
第二步:底泥清淤。處理岸邊垃圾,清理塘底淤泥。垃圾、淤泥挖了數萬方,坑塘水域面積由原來的不到8000平方米增加到1.6萬平方米。清淤還挖通了泉眼,為坑塘提供了活水。
第三步:污水處理。這是最關鍵的一步,村里建起污水處理站,日處理能力達到50噸,出水水質穩定達到河南省一級排放標準。
官路邊污水處理站占地面積不大,表面上看是一個精致的小花園,設備間埋于地下,污水處理在地下進行。村民生活污水經主排污管流到污水處理站,先后經過調節池(初步沉淀)、缺氧池(反硝化去除硝態氮)、好氧池(去除氨氮、COD),水質得到凈化,再流經生態濕地,里面的礫石和西伯利亞鳶尾草對水流進一步吸附凈化,最終排入如意湖中。
第四步:生態修復。環保人員在如意湖中搭建20多座生態浮島,種上再力花、水生美人蕉等植物,減輕封閉水體富營養化現象;安裝曝氣裝備,增加湖水含氧量;塘內養魚,不投任何飼料,讓魚吃掉水中營養物質。通過一系列生態修復手段,構建起一個良性循環的微型生態圈。
一套治污組合拳打下來卓有成效。如今的如意湖,岸芷汀蘭,郁郁青青,魚兒歡躍,水鳥翔集,以前村民對此地避猶不及,現在成了他們茶余飯后的聚會地。“通過對如意湖的治理,我們做到了‘三不到’,即聞不到惡臭味,看不到漂浮物,聽不到群眾怨言。”村支部書記胡海說,“以前這個坑塘是我們的一塊心病,現在心病除了,村容村貌整治迸發出無限活力,帶動了各項工作齊頭并進,如今我們已成功創建五星黨支部。”
7月6日下午,官路邊污水處理站開始排出處理過的污水,嘩嘩流到如意湖里。在湖邊休閑的村民張成海看著噴涌的清流,高興地說:“以前我們往湖里排的是沖廁水、洗衣水,現在流出來的是清水。”
經檢測,官路邊污水處理站出水達到河南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的一級排放標準,每月能向坑塘生態補水1200立方米,有效涵養了水源。今夏大旱,許多坑塘水位明顯下降,如意湖還是塘深水足,這些補水起到了大作用。
官路邊污水處理站好用還不貴,污水處理站安裝有自動控制系統,實現了無人值守、遠程監控,安裝有太陽能光伏板,能夠平衡設施日常運行電量需求,僅有人工維護和設施運行成本,通過實際測算平均每天電費約為12元。“水變清了,經濟價值就顯出來了,我們把池塘租出去,一年租金除去交電費還有節余。”胡海說。
像如意湖一樣,淮陽區數百個黑臭坑塘正在發生可喜的變化。經過治理,許多昔日的納污坑如今可養魚可種藕,對外出租能賺錢,已變成了景觀塘、經濟塘、生態塘。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