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侯俊豫 通訊員 楊春華) 漫步在淮陽區柳湖街道街頭,一處處看得見、摸得著、可參與的垃圾分類場景,已逐步融入居民的衣食住行中。今年以來,柳湖街道打出垃圾分類“組合拳”,在宣傳引導、居民自治、設施建設等方面下足“繡花”功夫,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常態化、規范化、智能化,助力垃圾分類工作走深走實。
寓教于樂 堅持宣傳先行
為了讓居民在垃圾分類工作中有更多參與感、獲得感、體驗感,柳湖街道不少小區積極打造垃圾分類戶外宣傳陣地,將垃圾分類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走進柳湖街道清風社區的海洋公館小區,隨處可見垃圾分類宣傳海報、垃圾分類標牌、LED屏幕滾動播放垃圾分類主題標語……通過居民喜聞樂見的形式,植入垃圾分類元素,打造垃圾分類戶外示范宣傳陣地,讓垃圾分類深入人心。
在柳湖街道不少小區里,涌現出一大批這樣的垃圾分類宣傳陣地,成為小區一道“綠色風景線”。
玖瓏苑小區在垃圾分類投放點旁設置多塊展板,講解垃圾分類知識、垃圾分類全民參與兌換機制,激發了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這些創意豐富的宣傳方式,不僅讓垃圾分類的理念深入人心,還極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參與度。
居民自治 全面提質增效
俗話說:“社區無小事。”面對社區居民多元化的矛盾和需求,居民自治可以打破溝通壁壘,構建和諧美好的社區氛圍。
曦城名郡小區在柳湖街道康樂社區的支持下,成立業主委員會并實施業主自治。業主委員會成員輪班配合督導員值守“桶邊”,指導居民準確分類投放垃圾。
“垃圾分類督導員是小區居民,大家知根知底,勸導起來既親近又有效果。”該小區業主委員會負責人孫俊豪說,小區以黨建引領為核心,黨員、志愿者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這項工作中來,形成了垃圾分類工作合力。
完善設施 提升環境質量
如今,在淮陽區柳湖街道各個小區里,不大的垃圾分類亭里放置了四色垃圾分類桶,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都有自己的“家”。
“以前‘一個筐’,現在‘四個桶’;過去‘減源頭’,而今‘再利用’。”柳湖街道清風社區負責人高曉峰對小區實行垃圾分類后出現的變化感慨不已。
垃圾分類是一項持久戰,如何建立長效的垃圾分類機制,完善垃圾分類硬件設施,推動垃圾分類提質增效,也是至關重要的。柳湖街道加大投入力度,克服困難,積極推進居民小區垃圾分類投放設施建設。據悉,該街道已建成12個垃圾分類亭,實現了居民小區垃圾分類的規范化運行。
“垃圾分類成為全員共進退的一件‘大事’,不僅讓環境越來越美,居民自治的積極性越來越高,黨群干群關系也越來越和諧。”淮陽區柳湖街道黨工委書記蔣浩表示,下一步,柳湖街道將以問題為導向,分析研判制定對應措施,把基層的“末梢”變成治理的“前哨”,夯實垃圾分類工作基礎,全面推進垃圾分類提質增效,引導居民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讓低碳生活成為新時尚。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