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2024年全國“最美教師”、河南省淮陽中學物理教師劉華東
記者 侯俊豫 通訊員 楚士杰 李濤 文/圖
他堅守育人初心,潛心耕耘育桃李;他堅持守正創新,用心播種科學夢;他熱心公益事業,用愛踐行志愿精神……他就是2024年全國“最美教師”、河南省淮陽中學物理教師劉華東。
課堂如施“魔法” 趣味十足“拆盲盒”
今年38歲的劉華東,是河南省淮陽中學的物理教師。劉華東在童年時期就很喜歡鉆研,一些家用小電器被他拆了又裝、裝了又拆。
“上大二時,我經常待在實驗室里,遇到操作不熟練的實驗器材,就算不吃飯也要研究透。我主動參與研究生的實驗研究,本科畢業之前還發表了兩篇學術論文。”劉華東告訴記者。
大學畢業后,劉華東來到河南省淮陽中學任教。教學過程中,他發現不少學生覺得物理知識難學、難懂。對此,劉華東用心把物理課堂變得生動起來,讓學生親眼、親身體驗物理世界的奇妙。
劉華東想方設法從生活中探尋物理的影子,用生活中的物理實驗拉近學生和物理之間的距離。他說:“通過一個個趣味物理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因此,木條、易拉罐、塑料瓶、紙箱、磚頭、瓦片……這些別人眼里的“破爛”,他卻視若珍寶。他通過改造,讓這些“破爛”在課堂上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劉華東對自制實驗教具的熱愛,已經達到癡迷的程度。他時常“搗鼓”各種教具直至深夜,常常在手上留下“后來才發現”的傷口。在辦公室,劉華東的辦公桌“淹沒”在已經完成和未完成的實驗教具中。經他改造的實驗教具不再是“破爛”,而是點亮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魔具”。
一個個“接地氣”的趣味物理實驗成為劉華東課堂上的主角,枯燥難懂的物理知識通過“體驗式”課堂,一下子變得生動起來。“上劉老師的課就像‘拆盲盒’,特別有意思。”不少學生發出如此感言。
做這些趣味物理實驗,需要耗費劉華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他從不言棄。他說:“學生看到實驗器材和實驗現象時,眼睛里是有光的。每一次實驗、每一次討論,都是學生探索宇宙、認識世界的奇妙之旅。”
2016年,一個好消息讓劉華東興奮不已,中國科技發展基金會的公益項目——農村中學科技館落戶河南省淮陽中學。劉華東主動請纓,義務擔任科技館館長。劉華東在教學之余,潛心研究如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如何在學生心中播種科學夢。
在劉華東的不懈努力下,科技館科普教育全面開花,育人效果顯著。幾年來,科技館接待參觀者16萬余人次,輔導學生獲獎1200余項。當自制的火箭“嗖”的一聲騰空而起時,他會和學生一起高興地跳起來。當帶領學生觀看中國空間站過境,并喊話航天員“你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時,他和學生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作為淮陽區農村中學科技館館長,劉華東還自發組織開展公益科普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將優質科普資源送到鄉村。他經常帶著一張折疊桌、幾個大箱子深入鄉村,探索科普新模式。
有一次,在鄉下某小學,劉華東通過徒手劈磚的方式,為學生演示物理原理。由于身體不適,平時都是1次劈開,那次他徒手劈了3次,都沒劈開磚頭。他不想讓學生失望,就強忍著不適完成了演示。
相比城市學校,鄉村學校的科普資源相對匱乏。劉華東希望通過打通鄉村科普“最后一公里”,為學生播種科學夢。截至目前,劉華東和他的科技館團隊開展公益講座、下鄉科普活動100余場次,讓5萬余名學生受益。
劉華東,從“魔法”教師到流動“館長”,雖然身份轉換了,但他的育人初心始終不變。他深耕科普事業,用自己的教學實踐,在學生心里種下了科學的種子,也讓人們看到了科普教育的力量。
踐行志愿精神 傳遞愛與希望
劉華東在用心當好“魔法”教師、流動“館長”的同時,還積極以志愿精神影響學生,帶給學生溫暖和力量。
劉華東經常化身為愛心粥屋里的“紅馬甲”志愿者,為前來就餐的環衛工人分發食物。每逢節假日,他還與愛心粥屋的志愿者一起慰問家庭困難的學生。在他的帶動下,很多學生積極參與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有一天,劉華東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李某尋找走失老人的求助信息后,自愿幫助李某尋人。他通過在網上擴散尋人啟事、走訪周邊群眾等方式,最終找到了走失的老人。看到老人有氣無力地坐在泥濘的路邊時,劉華東的眼睛濕潤了。他走上前耐心安撫老人,最終將老人安全送到家中。
劉華東對記者說:“我想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用行動詮釋青春價值。”
櫛風沐雨秉初心,甘為人梯勤引路。15年來,劉華東扎根教育沃土,用愛心托起學生的夢想,用實際行動詮釋教育的真諦,展現了新時代優秀人民教師應有的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