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年助學癡心不改
□ 記者 王偉宏 侯俊豫 李國閣
一輛三輪車,幾條編織袋,每天轉遍方圓四五公里的村莊拾荒;舍不得吃喝,一分一毛積攢,成百上千捐助,隔段時間就到學校獻上一份愛心。
9月15日上午,面對專程送來節日祝福、表達崇敬之情的淮陽中學有關負責人,20余年無怨無悔癡心助學的朱林廣、邵玉梅老兩口連連說道:“我們僅僅做了點小事,還麻煩你們大老遠過來看望。”
就在前不久,家住淮陽區魯臺鎮蔡河口村的邵玉梅,再次從家先步行后搭車輾轉40余公里到達淮陽中學,將一沓飽含深情的善款送到該校老師的手中。
20余年助學不輟
朱林廣老人今年80歲,邵玉梅老人今年82歲,老兩口20余年捐資助學的善舉給無數鄉村貧寒學子帶來了溫暖。他們年輕時,因為都是初中畢業,被聘到本村小學擔任民辦教師。1973年起,朱林廣還當了15年蔡河口小學校長,之后回村任村干部;邵玉梅任教8年后返家務農。任教期間,一個月工資9元的朱林廣,就將積攢的27元錢捐給學校,資助家庭困難的學生讀書。也是此時,助學的“種子”在這對夫妻心頭萌發。
兩人雖說回村當了農民,但深知“國家發展離不開人才,人才培養離不開教育”的道理。辛苦操勞將兒女撫養長大成家立業后,60來歲的他們,助學的熱情再次被點燃。
認定有意義的事說干就干。“自己攢錢,不能給子女添麻煩”,這是老兩口做好事堅守的信條。每天早上5時許,老兩口推著三輪車,拎著幾條編織袋,轉遍方圓四五公里的村莊,光顧多個垃圾收集點,撿拾瓶瓶罐罐、廢棄紙板、破舊衣料等,有時也吆喝回收廢舊塑料、鐵制物品,一圈轉下來,上午10時許才能回家做飯。“轉一圈要用5個小時,需徒步15公里,多則能掙二三十元,少則也能弄十來元。”9月16日下午,正忙著分揀廢舊物品的老兩口向記者透露,他倆干不了重活,這個收入還不算少。
一年最多捐7次
為了節省每一分錢,朱林廣、邵玉梅每天拾荒的四五個小時里,從不舍得花上一兩元錢買些油餅、稀飯充饑。拾荒20余年,他們用過的七八輛三輪車都是從廢品收購站“淘”來的二手車,“一輛新三輪車需要五六百元,二手車僅需近百元,稍微修修就能用。”邵玉梅說,早些年,他們每年不定時對本村的蔡河口小學和附近的邵樓小學、魯集小學、張莊小學及朱集高中捐贈300元、500元不等,有時候還將收上來的《西游記》《紅樓夢》《平凡的世界》等經典書籍,送給這些學校,供師生閱讀。近十年,他們又把助學的目光轉向百年名校——淮陽中學。
對于做事執著的人來說,目標一旦確定,就只有勇往直前了。兩位老人從所住的魯臺鎮蔡河口村到淮陽中學,有40余公里的路程,他們每次捐贈,都是從家步行2公里,在縣鄉公路邊搭乘班車到淮陽城區車站,然后轉乘公交車到達淮陽中學。有的年頭,他們前往學校捐贈好多次。“2020年6月12日,收到捐款1300元;2021年3月7日,收到捐款2100元;2022年5月25日,收到捐款3300元……”在老人提供的一疊泛黃的捐贈收據中,記者仔細翻閱發現,2021年,他們捐贈了7次,數額1000元至3000元不等,合計1萬元。拾荒20余年來,共計捐款約20萬元。這些捐款,飽含了老兩口對教育的深情、對貧困學子的厚意。
淮陽中學黨支部書記白子興說,兩位老人多次到校捐款,連校門口的保安都對他們十分熟悉,每次見到兩位老人都熱情打招呼,但無論誰想留老人吃碗面,他們都擺手謝絕。“兩位老人的助學善舉難能可貴。我們常教育學校的教師,要學習和珍惜兩位老人可貴的助學精神和善行義舉,勉勵大家只有努力教好書,方不辜負兩位老人傾心教育的一片深情。”
危難之際伸援手
“人生一世幾十年,盡自己能力,做點有意義的事兒,才有價值。”在和朱林廣交流時,老人平和地道出20余年拾荒助學的緣由。“俺們早些年在新疆幫閨女看孩子那會兒,也都是撿破爛賣錢給學生捐錢。這些年,每次捐完款,俺們心里都很得勁兒。”拾荒歸來略顯疲憊的邵玉梅談及多年助學感受時,臉上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兩位老人不僅對捐資助學慷慨,在走村串戶撿拾廢品的途中,只要聽說有困難家庭,都會積極伸出援手。“送給梁樓村困難家庭梁某1袋小麥;送給秦營村困難家庭朱氏老太太2袋小麥;送給本村困難家庭朱某1條被子……”邵玉梅說,“誰都有困難的時候,我們節省些,就可能助遇難鄉親邁過一道坎兒。現在這十里八村的,俺們走到哪兒,都有人念叨俺倆心眼好、表示要報恩。”
更顯大愛的是,當國家遇到災難時,兩位老人也都積極捐款,閃現出人性的光輝: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600元;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捐款2000元。邵玉梅說:“雖地震災區在千里之外,但受災群眾都是中華大家庭的兄弟姐妹,關鍵時候,我們一家人共渡難關。”
2020年,兩位老人向魯臺鎮政府捐款10000元,用于購買防疫物資,共克時艱。兩位老人用行動譜寫了一首首大愛之歌。
樸實淡然不宣揚
兩位老人20余年拾荒助學都是默默地進行,他們的子女都知道父母做的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善事:“我們不打擾、不細問,爹媽高興就好!”
一個月前,由于下雨路滑,兩位老人賣廢品返家途中,連人帶車掉進路邊水深至胸的溝里,幸好遇到一個過路小伙兒及時報警,后在附近村民的幫助下將他們施救上來。
“掉進水里的手機和賣廢品的幾百元錢,我讓兒子打撈好一陣兒也沒有找到。”回憶上次經歷的損失,兩位老人仍然一臉遺憾。
“突發的事情有時候在所難免,沒啥后悔的。孩子有書讀有學上,能有個好前程比我受點罪強多啦!”交流中,邵玉梅對助學的執著讓人動容。
蔡河口村黨支部書記任志斌對兩位老人20余年拾荒助學一事深感敬佩。在村黨員、群眾會議上,任志斌經常用老黨員朱林廣捐資助學的感人事跡教育大家,學習他們支持教育、關愛困難群眾的高尚品質和大愛無私的奉獻精神,他說:“吃一點、喝一點,對這老兩口來說并不是享受,捐資助學、幫助鄉鄰,才是他倆最大的快樂!他倆物質需求極簡、精神世界豐盈,我們村干部都要向他倆學習看齊。”
采訪過程中,邵玉梅一直說他們只是做點小事,沒啥值得宣傳的。“只要俺倆身體允許,就會將捐資助學繼續下去。俺們希望那些想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孩子,都能夢想成真!”邵玉梅堅定地說。
采訪札記:
用拾荒積攢出來的一分一毛捐助教育,鄉親生活有困難及時伸出援手,一堅持就是20余年。朱林廣、邵玉梅兩位平凡的老人不圖名利,不求回報,默默地行走鄉間做出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跡,這種執著的堅守精神和無私的大愛情懷,讓每個受助者真切地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與生活的希望,充滿了前行的力量。
一個人該如何面對榮與辱、得與失,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才有價值?兩位老人用實際行動給出了最好答案。
常行善者必多福。我們由衷祝愿兩位老人在助學的路上、溫暖他人的時候平安康健,快樂長壽。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