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徐啟峰 通訊員 張揚 文/圖
10月21日,秋雨如絲,氣溫驟降。這樣的天氣不適合耕作,川匯區淮河路街道牛灘瓜果蔬菜基地掌舵人牛書明給采椒工人放了一天假——大棚里的工人已經連續一周采摘螺絲椒,需要休息。
“今年的螺絲椒比往年晚熟了一個多月,但總算等來了收獲的時刻。”說起今年的種椒經歷,牛書明雖有豐收的喜悅,但更多的是歷經艱辛之后的釋懷。
初見牛書明,是在陽光熱烈的初夏。那時,從海南返鄉種瓜種菜3年的他,剛剛扭虧為盈。“瓜季過了,我要種螺絲椒,再過幾個月,你到我的地里看一看河南螺絲椒大戰海南螺絲椒。”牛書明意氣風發地說。
海南螺絲椒,個大味美,一個能有尺把長,重約二三兩。牛書明在海南種得很好,有信心在家鄉周口也種植成功。
今年6月底,牛書明從外地進了一萬株螺絲椒苗,種到大棚里。7月中旬,椒苗出地20厘米,一片蔥蘢。但是暴雨來了,雨水漫過50畝地的基地,兩臺抽水泵都抽不及,一萬株椒苗只存活了幾株。
一株椒苗,苗錢加人工費,折合一元錢,就這樣打了水漂。來不及心疼,牛書明又進了一萬多株椒苗進行補種,依舊信心滿滿。
可是一個月后,暴雨又來了,這些椒苗幾乎全軍覆沒。
牛書明深感惶恐、無力,可農時不等人,他便又補種了一萬多株椒苗。“如果淹不死,就會迎財神。”他對家人說。
暴雨沒有再來,螺絲椒有了充足的生長時間,進入10月中旬,開始陸續掛果。第一茬螺絲椒成熟后,來基地采購的貨車絡繹不絕。螺絲椒地頭批發價在6元/斤以上,比往年高出很多,也算是對牛書明的補償。
大棚里幾株幸存的一、二代螺絲椒植株已經及胸,后來補種的三代螺絲椒植株剛剛齊腰或者過膝。“螺絲椒植株不斷長高,越靠上面的枝掛果越多,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第一茬果叫‘門椒’,長在植株最底部,只結一個椒。第二茬叫‘對椒’,第三茬叫‘四門斗’,第四茬叫‘八面風’,最后一茬叫‘滿天星’。這些大棚里的‘門椒’已摘過,‘對椒’正在成熟,再過三四個星期,將迎來‘滿天星’,那才是豐收的景象。”牛書明說起螺絲椒如數家珍。
長得旺、賣得貴,種植螺絲椒豈不是一本萬利的事情?牛書明搖頭道:“投入很大,管理很細,沒有技術很難種好,僅就病蟲害防治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螺絲椒有兩大天敵。一是茶黃螨,它們集中在植株幼嫩部位刺吸汁液,致使嫩莖變成黃褐色,逐漸扭曲畸形,進而造成植株矮小,不能開花結果,直至干枯。二是薊馬,它們嗜甜,喜歡鉆進螺絲椒的花中,引起花蕾脫落,在坐果期可造成幼椒老化、僵硬,果柄黃化,讓成椒失去價值。“這些蟲害需要及早防治。”牛書明沒事就往棚里鉆,嚴密監視,一旦發現害蟲,及早施藥,防微杜漸。在棚外的地塊上也有一些自生自長的螺絲椒,其葉面被蟲子咬得千瘡百孔,勉強掛的幾個果短小瘦弱,與棚里的果子相比天差地別。
豐收雖遲亦至,鼓舞著牛書明。在原有50畝地17個大棚的基礎上,他今秋又流轉了30多畝地,準備再建10個大棚。“要建一個打包棚,要進一步改進排澇設施,不能讓澇災再次發生,還要立一個變壓器……”對于農場未來的發展,牛書明有很多設想,也很有信心,“在家鄉創業,有各級黨委、政府的鼎力相助,我有信心種出媲美海南的果蔬,為市民菜籃子提供更多精品。”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