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民
今年的8月15日,我在瑞典的哥德堡照看小孫子,收到了董雪丹編輯發來的微信,先是《〈周口日報〉創刊35周年征稿啟事》,隨之是“王老師,向您約稿了”。感激之余,我有一種義不容辭的自信。畢竟我和《周口日報》朝夕相處、情投意合30多年。它是我政研工作的助手和精神生活的家園,曾經給予我極大的幫助和厚愛。
我見證了《周口日報》的成長壯大。從創刊初期四開四版的黑白小報,到對開八版的彩印大報,再發展到今天的多媒體深度融合,成為周口市最具權威性、指導性的主流媒體,它經歷了“鉛與火”的淬煉、“光與電”的蝶變,再到“數與網”的升華,35年的風雨兼程,砥礪前行,走出了一條艱苦創業、困境突圍、逆勢而起的不平凡之路。一批批激情燃燒、勇于探索的有志青年,懷揣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聚集在《周口日報》的麾下,“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在記錄歷史的征程中不忘初心,在反映時代的變遷中堅守使命,為報社的發展揮灑汗水,傾注心血,奉獻青春。
我是《周口日報》的忠實讀者。我在市委政策研究室從事文字工作,除了學習文件之外,《周口日報》是我了解黨委和政府決策部署、獲得各種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周口日報》數字版沒有出現之前,我剪輯的《周口日報》重要文章有5大本,分門別類有領導講話、典型經驗、理論文章、文學作品等。
我比較關注《周口日報》重要的采訪活動和重要欄目。1998年8月,《周口日報》推出周口黃泛區60周年歷史變遷的系列報道,記述了從昔日風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到如今林茂糧豐的糧食主產區,周口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艱苦奮斗,戰天斗地,譜寫了一曲滄桑巨變的歷史贊歌。2022年9月,《周口日報》聯合開展“豫貨出海 ‘周’向世界”——周口六條貨運集裝箱航線大型異地采訪活動,全面展現周口開放前沿的港口魅力。同時,對周口市委、市政府立足“臨港新城,開放前沿”的發展定位形成了鋪天蓋地的宣傳氛圍,有力配合了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的貫徹實施,對于形成共識、增強信心、凝聚力量提供了輿論支持?!吨芸谌請蟆愤€開展了挖掘紅色歷史文化系列活動,以身邊的紅色資源、革命故事為生動載體,通過實地踏尋采訪,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在社會輿論日趨復雜、文化思想更加多元、部分報紙追求時效性和經濟利益的當下,這種堅守和執著,這種“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價值追求,難能可貴?!吨芸谌請蟆贰爸髁髅襟w看周口”欄目,更是宣傳周口、推介周口、讓周口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周口的最好平臺。
我是《周口日報》的熱心撰稿人。30多年來,我在《周口日報》《周口晚報》發表調研報告、理論文章、文學作品及周口歷史文化方面的稿件100多篇。有些稿件還被推薦到“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和《經濟參考報》《黨的生活》《散文選刊》等。我喜歡研究周口的歷史文化,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我先后在《周口日報》《周口晚報》發表《周口人的先祖從哪里來》《老地名喚醒記憶》《周家口的商貿文化》《周家口的柳巷笙歌》《京漢鐵路拐彎之迷》《荷花商業街的前世今生》《周家口抗日保衛戰》《三川十館,周家口商貿發展的高光時刻》等50多篇研究周口歷史文化的文章。2021年3月9日,在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動員部署會上,我做了《紅色三川地,英雄周家口》的宣講,《周口日報》以整版篇幅進行報道。
因為《周口日報》對我工作的支持和幫助,我被推選為周口市第七批(社科類)拔尖人才,成為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市政協文史研究員、市委宣傳部新聞閱評員。退休后,我成為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特聘研究員,市文藝評論家協會顧問等。我這些成績的取得,《周口日報》功不可沒。
轉眼之間,《周口日報》走過近35年的風雨歷程,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一起成長,見證著民主法治建設日臻完善,忠實記錄著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和非凡歷程。它也是記錄我成長和收獲的珍貴報紙,陪伴我從青年走向老年。我愿一如既往,關注支持《周口日報》,為《周口日報》發展壯大貢獻綿薄之力。謹以此文祝賀《周口日報》35周年華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