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顧玉杰 馬治衛
通訊員 劉飛 王嚴嚴
時值深秋,一場秋雨不期而至。
在商水縣練集鎮梁樓村,記者看到,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門口,農家小院錯落有致,休閑廣場干凈寬敞。
“過去,梁樓村路不通,環境差,村室破舊不堪,一度成為鎮里有名的‘軟弱渙散村’。”該村今年70歲的老黨員梁道德說,“現在,村里通了水泥路,有了漁網加工產業,村民們致富的勁頭越來越足了。”
從“軟弱渙散村”到“產業示范村”,到底是什么激發了村民的內生動力?
抓黨建 聚民心
今年秋季,一場暴雨讓梁樓村切實認識到挖溝修渠的重要性。
“急難險重處,黨員沖在前。”梁樓村黨支部書記苑國良說,他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深入田間地頭出謀劃策、“把脈開方”,組織志愿群眾、黨員干部疏通溝渠、培土路肩。經過1個多月的苦干、實干,終于挖通了梁樓村6000多米的溝渠。溝渠通了,民心也通了。
為全面更新村室基礎設施,梁樓村“兩委”班子成員絞盡腦汁,積極爭取相關部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把村室搬遷到村里的廢棄小學院內,不僅硬化了路面、建起了文化廣場,還安裝了路燈、體育設施等。縣醫保局駐村工作隊多方協調,為村里捐贈學習桌34張、椅子56把、電腦辦公桌椅2套、文件柜4個和空調1臺,使整個村室面貌煥然一新。
“針對‘軟弱渙散村’的成因,下一步,駐村工作隊將把村莊環境整治和黨群服務中心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學先進、找差距、補短板,早日讓梁樓村美起來、富起來。”駐村第一書記朱江偉自信地說。
抓產業 促增收
“各位朋友看一下,這是一款五節中三的黃鱔籠,10條93元,純手工編織,結實耐用,喜歡的朋友可以聯系我。”村民苑春雷正在家中忙著網絡直播帶貨。短短一個多小時,他就賣出了200多張手工漁網。
從2016年在“淘寶”開網店,到2018年在“拼多多”賣貨,再到2022年疫情期間直播帶貨,苑春雷成為全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憑借優質的產品質量,他迅速打開了市場銷路,客戶遍及全國各地,年銷售額達60余萬元。
據了解,梁樓村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積極引導當地農戶加工漁網。目前,全村有規模以上漁網加工廠8家,12人從事漁網網絡銷售,300多人從事漁網編織工作,漁網加工產業年銷售額達700多萬元,產品遠銷安徽、江蘇、浙江等地。
抓整治 轉民風
口袋鼓了,居住環境也要靚起來。
“幾年前,梁樓村內極少有硬化路,每逢雨季,村民進出兩難。今年一下子修通了兩條水泥路,徹底告別了走‘泥水路’的日子。”今年62歲的村民苑紅運喜滋滋地說。
梁樓村堅持從群眾最關心、最期盼的問題入手,把硬化道路、治理坑塘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改善落后面貌的突破口,多方籌集資金、積極爭取項目,推進實施一系列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今年以來,全村新挖生活排水溝渠3000多米,栽植樹木300余棵,硬化路肩5000多平方米,治理坑塘4個,拆除私搭亂建15處、殘垣斷壁52處,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昔日“軟弱渙散村”,如今蝶變展新顏,村風民風也隨之煥然一新。在梁樓村,村民們遵守村規民約,村干部輪流坐班接訪,日常保潔和環境整治已經成為常態。
如今的梁樓村,居住環境美了,村民腰包鼓了,一幅生態宜居、環境優美、百姓幸福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徐徐鋪開。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