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胡同”成尊師重教最美風景線
□記者 陳永團 李國閣
師者如光,微以致遠。師者如舟,千里不殆。日前,本報以《傾盡韶華育桃李——一條鄉村胡同走出13名教師》為題,報道了沈丘縣石槽集鄉陳口村“教師胡同”的消息,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經過一個多月積極籌備,11月2日上午,在縣鄉兩級教育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教師胡同”匾額正式掛牌。這條寬只有2.9米、長僅80余米的鄉村“教師胡同”成為尊師重教的最美風景線,墻上“教師風采”欄張貼的十幾名老師的簡介和照片,在秋日和煦的陽光下格外引人注目。
據陳口村《村史》記載,早在清咸豐年間,該村就開始興辦私塾,相繼出了數名舉人、秀才。村民也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尊師重教的氛圍日漸濃厚。如今,在陳口村的許多家庭,夫妻二人或一家兩代人、三代人從事教育工作的并不鮮見。尊師重教成了陳口村的傳統,也使該村成為孕育人民教師的沃土。
近年來,陳口村這個不到200戶人家的小村莊先后走出了近百名教師,從城市到鄉村,都有他們孜孜不倦、教書育人的身影。陳口村因此成為遠近聞名的“教師村”。“教師胡同”內居住的8戶人家,先后走出了陳廷社、陳春雷、陳建華、陳輝、陳南以及陳大勇等十幾名教師,幾乎是家家有“先生”、人人是教師。
陳昆是一名出生于1988年的年輕村干部,他的妻子王培也是一名教師。他表示,如今,在廣大農村有各具特色的專業村,但唯有“教師村”的文化教育“含金量”最高,唯有“教師胡同”最能夠體現一個村子的書卷氣,最能展現村民的精神面貌。
其實,陳口村之所以能夠產生“教師群體”“教師胡同”,主要在于對尊師重教美德的傳承,以人影響人,以家庭影響家庭,才有了將教師職業當成無怨無悔選擇的自覺和自愿。這是一種榜樣的引領與延續,更是對尊師重教、教育先行的最好實踐。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教師胡同”揭牌現場,沈丘縣教體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教師胡同”承載著教育事業發展的歷史,見證了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在這里,大家能感受到鄉村教育的力量和溫度,也希望“教師胡同”能成為鄉村教育的一個“新地標”,讓更多人關心和支持鄉村教育。
在一個教師眾多的村子里,大家都崇尚知識和文化,村子里彌漫的是濃濃的文化氣息。住在“教師胡同”里的陳大勇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的父親、妻子以及兩個妹妹都是教師。在他的記憶中,每當夜深人靜時,家里只剩下父親燈光下備課的身影,他總能感受到父親那顆熱愛教育的心。在父親的影響下,陳大勇逐漸對教育事業產生了濃厚興趣,后來考上了師范學校,如愿以償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如今,他已堅守教師崗位20余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陳口村“教師群體”“教師胡同”的形成絕非偶然。該村幾代人耕耘教育事業,扎根鄉村基層辛勤付出,以實際行動詮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錚錚誓言。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