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阿慧《大地的云朵》有感
■常燕
經朋友推薦,網上購買了阿慧老師的《大地的云朵》,幾乎一天時間,我一口氣讀完了此書。
我曾在周口文藝創作培訓班與阿慧老師有過一面之緣,會上,劉慶邦老師邀請她談談故土寫作的經驗。
謙遜、質樸、真誠,是我對她的第一印象。
果然,文如其人。
《大地的云朵》這本書是阿慧老師親自走進新疆棉花田,與采棉工們同吃、同睡、同勞動的一段歷程。我無法想象她的勇敢和對文學的赤誠,就是這個從棉花地里鉆出來、在身上擦擦手就一手抓兩個饅頭,一天經歷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凍得瑟瑟發抖、中午又被曬得冒油、晚上再次經歷寒風呼嘯氣溫驟降的艱辛,夜里和拾棉工窩進一個房間、鉆進一個被窩互相取暖的阿慧,是我看到的最美的阿慧,也是我心中的阿慧。
全書以32朵花喻了32位采棉工的故事為主線,道出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他們的理想或大或小,人生或順或坎,生活或美或難。我在阿慧的文字中,讀到了河南人不怕吃苦的堅毅和內心深處的淳樸,正如劉慶邦老師在此書的序中所寫:“如果沒有人把河南人去新疆拾棉花的故事記錄下來,若干年后,很可能是落花流水,了無痕跡。”
我喜歡阿慧的文字,是未經雕琢的原汁原味之美,這是我一直想寫卻還在“端著”的理想境界。
書中,我讀到了為多抓幾個錢供兩個孩子讀大學而拼命干活的“財迷女”,讀到了為不給兩個兒子增加負擔、不遠萬里連續跑新疆5年拾棉花掙錢養老的“酒窩姐”,讀到了性格爽直、為了減肥而拾棉花的“減肥女”,讀到了曾一直堅持供訂下娃娃親的小媳婦讀書上學,最后卻被無情拋棄的“光棍男”,讀到了“夫妻花”“水仙女”……
其中“耳環女”莫多多,是最讓我心頭一顫的一朵花。
17歲便跟隨老鄉出來拾棉花的莫多多說:“我想給俺媽買對金耳環,我每天多拾花,不缺工,想著多抓一把棉花,俺媽的金耳環就大一點……”這番話讓我數次熱淚盈眶,想想我的17歲,還未曾體會過生活的磨難,甚至可能對著做不完的習題滿是埋怨,面對媽媽的嘮叨心煩得想逃離,渴望爸媽和校園之外的自由,幼稚而任性。
如今我已經過了而立之年,媽媽依然認為我是個未長大的孩子,不舍得放手。我和她講起書中的莫多多,她眼含熱淚,說:“真是個傻孩子,她媽媽不會為了戴金耳環而讓她吃苦受罪。”
是的,人生路途孤獨,有親人陪伴惦念,即便遠在天邊,也會感覺全身溫暖。
我向好友推薦:“這是一本值得再讀的好書,它雖和我們的童年擦肩而過,卻一直留存在我的記憶深處,如今被阿慧老師這本書徹底喚醒了。”
“富有使命感的阿慧,用她的筆、她的文字、她的心,深情、細節化、生動記述了這些故事,并使這些故事有了歷史價值、時代價值、文化價值……”
家鄉的故事寫也寫不完,說也說不盡。阿慧的文字,給了我太多啟迪,她的真誠、善良、親切、樸素如鄰家大姐,讓人忍不住想與她多聊幾句。
再見她,一定要與之雙手緊握,聽她細述那段往事。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