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濤
“淡”和“濃”相連,“淡口”一般是指吃飯時口味清淡,生活簡便易懂,也就是過日子。放在一起,“淡口”生活就是一種生活態度,就像南辣北咸、南米北面一樣簡單自然。
生活豐富多彩,每人怎樣生活,這是一件很個人的私事,沒人逼迫你做選擇,適己即可。
現如今,社會極速發展,物質極大豐富,是三餐玉食,還是兩身錦衣,都不是難事,倒是錦衣玉食喧鬧后的平靜尤顯難得。于是,有些人不追逐喧囂,食以淡飯粗茶,穿則簡服布衣。力無大小,國有難擔責;心不顯微,鄰有困周濟??良汉袢?!如此,睡得踏實,忙得快樂。開門見天藍,推窗聞鳥語。書卷閱夜色,山水覽雅趣!能做到嗎?會有人質疑!其實,選擇不難,難的是積以成習的依賴,選擇“淡口”生活,就意味著遠離熱鬧,忍受口舌之欲,接受寂寞。春風秋月齊相顧,四時流轉皆相同,一樣的時節,有什么花兒結什么果。選擇“淡口”生活,意味著接受,意味著融入,就像隨身的一陣風。
宋大文豪蘇軾,宋神宗元豐五年在沙湖道上趕路,天降大雨,人皆狼狽,獨他興起,“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千古名詞賦就。無肥馬輕裘,毫不影響他“何妨吟嘯且徐行”的心情。烏臺詩案,貶謫風波,“淡口”心態,自帶樂觀,走過自然的風雨,穿越心境的狼狽,自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通透!
記得小時候的中秋之夜,朗月中天,一家人圍桌而坐,兩塊月餅,母親要切成若干小塊,先讓年長的爺爺吃,之后父親,然后年齡小的弟妹,最后才能輪到母親和我一人分得一小塊。在那物資匱乏的年代,人人腹寡口淡,于我,不僅是難得的香甜,更多的是一家人在一起團圓和睦,又迎金秋收獲,有著滿滿的喜悅幸福。一段記憶,清晰如昨,這是困難歲月無奈的“淡口”日子。清苦在,幸福存!
在俗念里,放下一些東西并不容易,若心態達觀、淡然,對物質的追求、名利的誘惑,自能輕拿淡放,少些許心累。所謂“淡口”生活,則能自然入心。少幾多羈絆,身輕則意遠。名人圣賢,德高超然,自不可及唯“淡口”生活,是我們的小日子,行則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