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任富強 通訊員 任君簫 文/圖
本報訊 “俺爹已經80多歲了,現在老房子就要塌下來了,為了安全,俺扒了老房蓋新房。現在房子扒了,鄰居卻不讓俺蓋房子,您如果再不解決,我就給他拼了……”
“大哥,我馬上就到,你千萬不能有過激行為,不然你就輸理了。”農歷大年初六,周口市公安局川匯分局華耀城派出所輔警朱榮伶接到轄區村民劉小某的求助電話,趕快安慰當事人,讓其不要沖動。
10分鐘后,朱榮伶到達現場,看到劉小某家屬和他80多歲的父母哭成一團,劉小某和鄰居劉大某正在大吵:“我蓋房子時給你留了一尺多,你現在卻一點也不留,想蓋房,沒門!”
“大娘別哭,你們放心,這工作我來做!”為穩住局面,朱榮伶立即耐心勸說劉小某的母親和家屬,并及時了解產生糾紛的原因。
原來,是鄰居劉大某先蓋的房子,蓋房之初,兩家說好各自留下一尺半的隙地,劉大某蓋房時留了,劉小某現在蓋房子卻不準備留,從而導致了這起糾紛。
劉小某也滿腹委屈,向朱榮伶訴說著苦衷。原來當初因為修路,宅基地不是那么周正,現在蓋新房子,為了留隙地,調新房子朝向,北面留一點,南面多留點,而西邊就不準備留隙地了。可這樣,西邊鄰居劉大某無論如何就不讓他蓋。
了解情況后,朱榮伶把兩家人叫到一起,坐下來,語重心長地講了古代六尺巷的故事:“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經典“讓墻詩”一下子觸動了兩家人,當即表示遠親不如近鄰,愿意協商解決。
朱榮伶又做劉小某的工作,因宅基地不周正,新房子朝向問題,西邊留隙地可以少留點,南北隙地可多留點,然后兩家再簽訂一個協議,協議注明兩家中間留隙地的尺寸,雙方簽字按手印生效,作為證據。
這樣,兩家都欣然同意了。當初兩家因隙地多次發生糾紛,并發生肢體沖突,險些釀成大禍。經過朱榮伶兩個多小時的勸說,終于說動了兩家人,雖然隙地只有兩尺多,但雙方對協議書表示滿意。
“古有互讓三尺的‘六尺巷’,今有各退一步的‘親鄰墻’。”簽過和解協議,作為事件見證人的該村黨支部書記葛曙光豎起大拇指對朱榮伶連連稱贊:“輔警小朱調解鄰里糾紛確實有一套,解決了不少事情,為轄區平安創建立下了大功勞!”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