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與健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對一些人來說,有個好睡眠是件奢侈的事情。目前,我國青少年的睡眠障礙發生率約為26%,60歲以上人群的睡眠障礙發生率約為35.9%。
睡眠障礙是“慢性殺手”
人的睡眠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整晚的睡眠中,每90分鐘~100分鐘的睡眠為一個周期,期間,非快速眼動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交替出現,每晚有5個周期~6個周期。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睡眠時間逐步片段化。睡眠時間減少、效率下降會對健康帶來一系列影響。研究表明,充足的睡眠可以使大腦正常運轉,有助于調節情緒,保障身心健康。成年人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的平均睡眠時間需達到6個小時~7個小時。
睡眠障礙會導致人的精神壓力增加,帶來認知受損,從而導致多種精神疾病發生,如焦慮障礙、抑郁障礙、精神分裂癥等。睡眠障礙還可引起多種身體疾病,如高血壓、心肌梗死、高脂血癥、肥胖、免疫功能失調等。可以說,睡眠障礙是不容忽視的“慢性殺手”。
影響睡眠的因素有哪些
光照:人在光線充足的房間中睡覺時,心率會增加。此時, 人即便睡著了,光線也會通過視神經進入大腦,從而刺激神經系統,并激活自主神經系統,導致睡眠質量變差。研究發現,與睡在燈光昏暗的房間相比,睡在中等強度的光照環境下,會損害心血管功能,醒來后人的胰島素抵抗水平也會升高,從而增加患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環境溫度:研究發現,環境溫度可以改變生物的睡眠結構,并對褪黑素的分泌產生顯著影響。因此,適宜的溫度更有利于睡眠。
電子產品:電子產品的屏幕會發出短波光,它會對生物體正常的作息節律產生影響,從而引發睡眠質量問題。一項關于入睡前讀電子書和印刷書對睡眠質量影響的研究表明,與閱讀印刷書的受試者相比,閱讀電子書的受試者會表現出入睡困難、夜間睡意降低、睡覺時間后移、褪黑素分泌降低等問題。
運動:身體活動水平低可能造成睡眠質量差,也會引發包括心血管疾病、肥胖癥、Ⅱ型糖尿病、抑郁癥和焦慮癥在內的多種身體疾病。
飲食:飲食的合理與否會影響睡眠質量好壞,科學飲食有助于睡眠。按時吃三餐,尤其是早餐,可以調節身體運行機制,對睡眠產生積極影響。最好不要在睡前吃東西,晚餐最好在睡前2小時~3小時結束。此外,晚上的進食量也不宜太大,不要服用咖啡、濃茶等使人興奮的飲品。
褪黑素分泌:褪黑素是大腦松果體分泌的激素之一。松果體大約在晚上11時開始分泌褪黑素,早上7時停止分泌。褪黑素能幫助人們縮短入睡時間,改善睡眠質量,減少睡眠中覺醒次數,延長深睡眠。
不少人會自行服用褪黑素以改善睡眠,褪黑素也因此成為不少人的睡前必備品。但褪黑素并不是對所有失眠都有效,特別是對由精神障礙、軀體疾病等因素引起的失眠,效果很差。長期服用褪黑素還會影響體內褪黑素的正常分泌,進一步導致睡眠功能紊亂。
(據《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