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匯義警馳援積石山地震災區紀略
□記者 徐啟峰
核心閱讀
2023年12月29日18時,安羅高速周口收費站出口處,數十位川匯義警整齊列隊,迎接他們的隊友——參加積石山地震救援的6名勇士回家。
警燈閃爍,赴甘救援隊隊長李學磊駕車緩緩駛出收費站。千里馳援歸來,他們風塵仆仆,咳嗽聲此起彼伏,但是下車后,身板依然站得筆直。
“報告!川匯義警支援積石山地震災區圓滿完成任務,全員平安,申請歸隊!”李學磊一行向前來迎接的川匯區公安分局領導報告。
歡迎隊伍發出熱烈的掌聲。沒有比平安歸隊更好的事情了,袍澤之情洋溢在這個寒冷的冬夜。
千里馳援積石山
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嚴重,舉國關注,各地鼎力救援。因為缺乏專業救災技能和工具,川匯義警不能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但他們時刻關注著當地的救援情況,始終與積石山縣公安局保持著聯系。
12月23日,積石山縣警方告知川匯義警:災區缺少被子、棉衣、帳篷等物資,請求支援。川匯義警立即行動,發動愛心人士籌資3.6萬元,購買了一批實用物資,準備出發。
考慮到地震災區的特殊情況,此次行動招募了6名義警,他們各有所長:
李學磊,隊長,長期經商,救災經驗豐富;
潘景軍,裝修工,駕駛技術極佳;
劉家輝,眼鏡店店主,口才好、善溝通;
李新義,工地小工,身強體壯;
張雷,IT從業者,精通電腦;
鄭紅,女,銷售人員,負責后勤保障。
6個人,一輛貨車,一輛警車,于12月24日早駛離周口,奔赴積石山。
吃了兩頓干脆面
積石山縣位于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是“中國花椒之鄉”。周口至積石山,路程將近1400公里,一路向西,地勢越來越高,氣溫越來越低,路上隨時可見救援車輛呼嘯駛過。6名隊員輪流開車,于12月25日7時趕到積石山縣,開了整整一天。一次艱苦的跋涉!
進入災區,觸目一片忙亂,道路受損,救災車輛極多,交通擁擠不堪。下了車,風像刀子一樣吹向他們。當天積石山氣溫為零下13度。川匯義警與積石山警方取得聯系,已過了飯點,且沒有熱水,6名隊員干啃方便面、喝冷水,草草應付一頓,立即投入工作。
卸物資、搭帳篷,難有停歇。傍晚時分,積石山交警大隊一位民警走過來問:“能幫忙指揮交通嗎?到處都在堵,我們人手不夠,車也不夠。”李學磊應了下來:“沒問題,這些工作我們經常做。”
刺骨寒風里,他們站交通崗直到23時。救災車輛多是大貨車,裝貨滿、體積大,轉彎不易,極易堵車。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很多,但是義警只有他們幾個(后來三門峽市也派了一支義警隊),協助當地警方指揮交通。
夜已深,他們在車里吃了當天的第二頓飯,還是干脆面。夜宿路邊,帳篷都讓災民住,他們住在車里,開著暖氣睡覺。他們都發生了一定的高原反應,頭部隱隱作痛,耳鳴得厲害,呼吸也不順暢。各種車輛隆隆駛過,遠光燈不時劃過夜空。
“平安”兩字逾千鈞
參加救援行動,李學磊把安全視為重中之重,把每位戰友平安帶回家,是他最大的心愿。人在災區,山高路遠,余震難卜,“平安”兩個字重逾千鈞,其間兩次驚魂時刻,讓他們記憶猶新。
12月26日下午,當地一位退休的老民警找到李學磊,說縣城十多公里外的一個山溝里,有兩戶困難群眾需要幫助。李學磊一行立即購買了食品和衣物趕去慰問。
積石山縣,縣如其名,山勢險峻峭拔,兼之冬季植被稀疏,整座山似乎就是一塊鬼斧神工的大石頭。盤山公路坡極陡、彎極大,且沒有護欄。車行其間,上面是讓人心生無力的陡峭山體,下面是讓人膽戰心驚的幽深山谷。這路只有潘景軍能開車走,他年輕時駕車鉆過很多大山。那輛1.5T動力的警車喘著氣,每沖過一個陡坡就要停下來歇一會兒,為過下一個陡坡蓄力。他們本是沉默寡言之人,這段路上更無言語,手心都捏著一把冷汗。十幾公里山路,他們“爬”了一個多小時。
12月27日晚,一行人忙完一天的工作,和衣而睡。剛睡下沒多久,他們所住的帳篷發生強烈晃動,物品“咣當咣當”往下掉。“地震了!”睡眠很淺的他們迅速沖出帳篷,來到空曠地帶。當天夜里,積石山縣發生3.3級余震,震感強烈。余震過后,夜色正深,天亮還早,他們卻睡意全無。
惟愿國運常安瀾
震后10日,積石山救援工作接近尾聲,進入災后重建階段。12月28日早上,參加救援的解放軍離開災區,李學磊他們又多了一項任務——護送子弟兵離開。
他們早早起了床,到災區后第一次刮了胡子,洗漱干凈,撣凈衣服上的塵土,恭候在路邊。
6時,100多輛軍車陸續駛過。每過一輛車,他們就莊重地打上一個敬禮,軍車按響喇叭回敬他們。呵氣成霧的凜冬,車流滾滾,子弟兵面容堅毅,敬禮聲、喇叭聲響徹長街。“這種崇高的儀式感,讓人終生難忘。”李學磊感嘆。
當日18時,川匯義警分發完交給他們的最后一批物資,悄然撤退。沒有盛大的送行儀式,但是厚重的收獲,早已盈滿心間。回程用了一天,在2023年最后一個工作日,他們平安返回家鄉。
“我們祝愿國運安瀾、人民安康,但是如果再次發生災情,我們還將義無反顧、沖鋒在前!”這是川匯義警的肺腑之言。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