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宸在制作面塑。
□記者 侯國防 通訊員 王露 文/圖
面塑源自于祭祀和飲食文化,它以糯米粉和面粉為主料,蜂蜜和甘油為輔料,調成不同顏色,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經過防腐和防裂處理,可以長期保存收藏。近日,記者在鹿邑縣唐集鄉見到了鹿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孫偉宸,了解他制作面塑的故事。
孫偉宸從事面塑已有20多年。記者在他的面塑手工作坊看到,他捏制的面塑作品題材豐富,有古典人物類、植物昆蟲類、卡通玩具類等,形態逼真、生動有趣。
“按照傳統工藝制作的面塑作品,雖然精致美觀卻不易保存。”孫偉宸說,為此,他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經過不懈探索,如今制作的面塑作品在精致美觀基礎上,又克服了易開裂和霉變的缺點,從而更易于保存。
有付出就有收獲。近年來,孫偉宸制作的面塑作品《輕觸嬌容》榮獲第十三屆中國藝術博覽會銀獎、《五娃戲彌勒》榮獲首屆中國中部六省文化產業博覽會金獎。
為了把面塑工藝傳承好,孫偉宸將技藝傳授給愿意學習的年輕人。同時,他還招收周邊村莊家庭婦女加入其團隊,不僅增加了她們的收入,而且還能更好地將面塑工藝傳承下去。
孫偉宸說,受益于電商網絡的崛起,如今他在網上銷售的面塑作品數量直線攀升。
采訪結束時,記者問孫偉宸新的一年有何打算。他笑著說:“多創作樣式新穎的面塑作品,讓面塑工藝發揚光大的同時,帶動更多家鄉群眾致富……”②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