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杰
老葛畫周口。當我看到葛老的這本畫稿時,我感到震撼,繼而陷入沉思。葛老作品之豐富、細膩、精美,讓我這個美術門外漢反復瀏覽,嘆為觀止。我在想,周口這個地方,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讓一個人一生一世癡情地追隨,用畫筆去記錄和描繪呢?
葛老,本名葛慶亞,祖籍安徽蕭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隨參加過淮海戰役的父親落戶商水。確切地說,葛老還是“紅二代”。
1960年,青年葛慶亞畢業于西安美院,如果不是為了愛情,他可能就是西安電影制片廠的演職人員了。回到周口,葛慶亞長期在宣傳文化系統工作,潛心從事美術攝影普及和創作。他誨人不倦,提攜新秀,門生眾多,享譽豫東。一直以來,葛老治學兼為人,在省內外美術攝影領域有口皆碑。
20世紀90年代初,《周口日報》創刊。我隱約記得,從那時起,一些關于周口人文歷史的報道或文章,便開始引用葛慶亞的插圖。到了2018年,《周口晚報》策劃為葛老開設專欄《老葛畫周口》,用兩年時間系統發表了葛老幾十年來手繪周口的畫作,引起讀者廣泛關注,也勾起城市建設者及一些社會學家的濃厚興趣。彼時,周口城市化進程正高歌猛進,棚戶區改造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老周口漸行漸遠。人們對一座城市的記憶將被時間永久地封存。不少有老周口城市情結的人開始呼吁,保護和搶救周口的街區文化,傳承城市歷史,留住城市記憶。所幸,葛老的一雙慧眼、一支妙筆,幫助我們從藝術的角度,重溫這座城市的過往歲月和昔日繁華。
周口老城區,包括現轄的淮陽區,富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周口老城區起源于渡口,這里三川交匯,物阜民豐,漕運、商業、手工業繁盛一時;淮陽古時稱陳州,歷史更為悠久,地上地下文物資源富集,這里不再贅述。城市的個性化特征,激發藝術家的創作靈感,也賦予藝術家濃郁鄉愁。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破舊甚至貧窮的周口,那原生態的市井風情、承載歷史云煙的街巷河道、奔波勞碌純樸善良的百姓,在年輕的葛慶亞眼里,充滿人間煙火氣,回蕩時光萬花筒。他被深深地吸引了,從此一發而不可收,畫筆不停,創作不輟。觀葛老的畫,皆為現實生活中的寫生,用筆繁簡相宜,或墨如煙霞,或鋼鉤鐵劃,運筆如神,妙趣橫生,恰到好處,讓人百看不厭。這些作品足見葛老精湛的繪畫功力。從題材上看,這些畫作,有河流、建筑、人物、樹木、街院等,極富生活氣息,體現了藝術來源生活、反映生活、服務現實的創作宗旨。現在,已到耄耋之年的葛老,還在爭分奪秒、不舍晝夜,傾力創作百里沙潁河生態長廊巨幅畫卷,令人感佩之至!
一座城,一生緣。任何一座城市,總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形成過程,歷史遺跡是城市過去的見證,也是城市文化的傳承。葛老在周口生活工作七十多年了,他與周口有緣,他深愛周口這片土地,他把周口當成了朋友、知己。葛老用筆墨、用濃情,記錄和描繪周口的滄桑歲月,留住城市記憶,延續城市文脈,化育城市靈魂,這是對一座城市的莫大貢獻。我還獲知,周口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需要修補南寨等多處舊城地標,對大渡口、磨盤山的恢復重建,對老周口新街、關帝老街的改造等,都是在參考葛老寫生作品基礎上進行的。
愛一座城市,請愛她的氣質。葛老畫中的周口,正是這座港口城市氣質的內涵。現代周口融古匯今,正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作為歷史遺存,《老葛畫周口》的出版,恰逢其時。從學術意義上說,《老葛畫周口》是周口美術界的現實主義力作、佳作;從文化意義上講,《老葛畫周口》史料價值不菲,是周口文化和城市建設史上的珍貴文獻。
(該文系《老葛畫周口》序言,作者為周口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編者按
日前,由周口日報社旗下周報文創有限公司策劃、設計,河南美術出版社編輯的《老葛畫周口》一書正式出版,與讀者見面。作者葛慶亞用畫筆描繪、記錄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周口中心城區和古城淮陽的社會風貌,具有珍貴的歷史信息和不菲的藝術價值。該書16開本,裝幀考究,印制精美,是用于饋贈和收藏的高雅文化禮品、讀物,值得擁有,品讀周口。
葛慶亞簡介
葛慶亞,1937年,生于安徽省蕭縣;1948年,定居周口;1955年,考入西北藝術專科學校學習繪畫;1960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專科學校(西安美院前身);1962年,在周口從事文化藝術工作至退休。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南分會理事、中國攝影家協會河南分會理事、河南省民間美術學會副會長、河南省藝術攝影學會副會長、原周口地區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原周口地區攝影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