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辛泉 韓瀚 馬治衛 通訊員 趙永昌 文/圖
“大爺、大娘,咱一定要把握住質量標準。您仔細看一下,這個灰灰菜我們只收它上部約4指長的嫩頭和葉子,人家將其進行深加工后直接運往香港、上海等地的高級飯店……”近日,商水縣平店鄉程崗村一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程小中不厭其煩地向前來出售灰灰菜的農民講解有關要求。
據了解,這種灰灰菜市場需求量很大,經濟效益可觀。鄭州萬邦及南陽一帶蔬菜市場都有專門公司經營灰灰菜,他們以每公斤3元左右的價格回收,然后以每公斤50元左右的價格出售。收購來的灰灰菜先通過過篩、去雜、分揀、熱炒、清洗等環節,再進行高溫殺菌、過稱裝袋,最后壓縮成小四方塊,裝入冷藏專柜發貨。
“去年,我們一個多月銷售灰灰菜20多萬斤,合作社盈利8萬余元,帶動群眾增收16萬余元。”程小中介紹,由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野生的灰灰菜明顯減少。下一步,合作社計劃重點推廣大田種植,已與平店鄉、袁老鄉、化河鄉、練集鎮等鄉鎮60多戶農戶達成保護價敞開收購協議,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條,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
程小中說,灰灰菜購銷季節性很強,40天左右就結束了,這只是他做的土特產生意中的一個小項目。他的主業是加工銷售純紅薯淀粉傳統手工制品,每年夏季兼做青稞芝麻葉回收蒸煮加工生意。該合作社銷售記錄顯示,2023年銷售純紅薯粉條、粉皮8萬多斤,純收入70多萬元;銷售芝麻葉1萬多斤,純收入20多萬元。
“在程小中的帶動下,全鄉紅薯種植面積達1300畝,粉條年產量100多萬斤,產值1500多萬元。”平店鄉黨委書記段文海表示,他們積極發揮特色產業資源優勢,純手工紅薯粉條、小磨香油、柴雞蛋、香菇等優質農產品已銷往全國各地。下一步,該鄉將持續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念好“土”字訣、打好“特”字牌、唱好“產”字歌,把全鄉的土特產做成鄉村振興“大產業”。
和平店鄉一樣,黃寨鎮、姚集鎮的小蜜薯已經形成規模,黃寨鎮建起了萬畝蜜薯產業園;胡吉鎮、化河鄉的紅薯粉絲、粉條聞名遐邇;練集鎮的變蛋不僅占領了當地市場,還在網上打開了銷路。“我們鎮的閆橋村是傳統手工變蛋的發源地,有20多年的加工歷史,僅李莊村就有變蛋加工大戶10多家……”練集鎮黨委書記劉風雷如是說。
累得滿頭大汗、正往大卡車上裝變蛋的李莊村村民李國民一臉興奮:“俺一年加工變蛋400多萬枚,通過黃淮農產品大市場銷往全國各地,年收入20多萬元。”
其實,在商水縣說起做土特產生意,最有發言權的當數一土特產龍頭企業負責人劉建新。他從事餐飲業多年,曾經榮獲全國烹飪大賽金獎、河南省“十大金牌名廚”稱號。2017年劉建新返鄉創業,注冊成立了河南劉新食品有限公司,現經營有雞內金焦饃、菌菇牛肉醬、石磨面粉、雜糧窩窩頭、有機芝麻葉、小磨芝麻油等10余種特色農產品。“我們每年銷售特色農產品8萬多件,廣受客戶的贊譽和好評。公司還積極參與慈善公益活動,捐贈慰問金45萬余元。”劉建新說。
商水縣鄉村振興局局長陳前進介紹,近年來,該縣堅持以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為導向,全力做好土特產帶動鄉村振興“大文章”。新發展合作社、家庭農場110多家,新增加種養大戶170多戶;依托獨特的資源稟賦和技術優勢,培育出了“鄧城豬蹄”“固墻手搟面”“爬頭河雙黃鴨蛋”等獨具特色的農產品品牌,為有效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力支撐。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