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爽
回到故鄉,快黃昏時,我猛然想起,差不多二十年沒在熟悉的田埂上走過夜路了,那只見到燈光嚇得縮成一團的小刺猬還在嗎,該去看看了。
以前,每年春節回家,我都會去田埂上轉一圈,見到的多是草木凋零的景象。數九寒天,各種生靈都在貓冬,沒有主人的田埂,只剩下風聲。一只野兔突然從身旁的刺苔叢中蹦出,向遠處的麥地逃去,把我從回憶中驚醒,腦中沉寂的畫面立刻鮮活起來。
有時雪過天晴,河邊的楊樹上站滿麻雀。人在田埂上走幾步,麻雀便向前飛幾米,無枝可依時,鳥群“轟”的一聲飛走。旋即,河那邊光禿禿的苦楝樹上,沾滿了搖搖晃晃的“黑芝麻”。
我從二樓扛下自行車時,母親詫異地問:這么晚了,要去哪里?我說去看看田野,一會兒就回來。
出了村口,右拐,循著蛙聲,來到田頭。田間的主干道是水泥路,機動車很少經過,路面保養得不錯。月光下,山地車的速度很快,耳邊有了呼呼的風聲。我想起崔健的《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野》,想起李白的“輕舟已過萬重山”,甚至想起年少時在田埂上炫耀車技時掉進水渠的糗事。
王子猷“雪夜訪戴”是一時興起,對象明確,我在月夜游走于田間,是要拜訪一只《詩經》中的小蟲,還是一條莊子筆下的鯽魚?不知道。但我知道,東晉的那場大雪,落在歷史的宣紙上,千秋不化。
在一塊秧田邊,我下車,打開手機上的燈,看到淺水溝里熱鬧的一幕:小泥鰍緊貼在泥巴上,胡須和尾巴輕輕擺動,隨時準備開溜的樣子;幾條麥穗魚在水草中躲貓貓;白鲹魚生性膽小,來回亂竄。小江湖里煙塵四起。
繼續邊走邊看,一條筷子粗的黃鱔正在噬食一只死螃蟹,剛想用手機拍個微距特寫,水草顫了顫,它警覺地縮回泥中。另一條更小,像根細鐵絲,也是眨眼間就無影無蹤。從前的鱔魚又大又多,竹夾子不碰到,它是不會動的。
也許來得不是時候,倘若到了盛夏,會見到另外一幕:空中有螢火蟲,地上有螻蛄,蒲公英上趴著一只全身綠色的樹蛙……想要心跳加速,可以去不遠的樹林,那里地勢不平,如同《水滸傳》中強人出沒的黃泥崗:草叢中有紅色的赤鏈蛇,祖墳附近有側眼看人的黃鼠狼,還有體型更大的狼狗直起身子,咄咄逼人……
在異鄉的夜晚,耳邊常有歌聲傳來:你問我何時歸故里,我也輕聲問自己,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在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