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94年參加的高考。那一年,河南省實行的是“3+2”考試模式,即文科考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歷史,理科考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計分實行標準分,滿分900分。
我是文科生,高考時政治科目出現偏差,成績不理想。英語是我的強項,成績也是平淡無奇。
我就讀的高中老師們學識淵博、經驗豐富,各科老師都極其負責任。
高考考場上,語文、數學、英語、歷史4科我都信心滿滿,有“過五關斬六將”的感覺。最后一場是政治考試,考場就在原班級樓上,有兩位監考老師,一位是外縣來的,一位是本校高一的政治老師。我的后桌是鄰班的學生,政治成績很棒,于是我做了一件令我至今都后悔的事——把希望寄托于后桌的同學。隨著哨子吹響,喇叭里傳出“考試還剩最后15分鐘”,我的政治試卷幾乎是空白。我額頭上豆大的汗珠立馬滴在試卷上,不知道是如何把答題卡涂完的。
第二天看過答案后預估分數,命運如何我已經有預感了。填報志愿非常盲目,我為了能讀警校,地方性大專和師范類專科高校都沒有填報。
高考結束,我如釋重負,收拾收拾東西,包括一條爛被子,幾件潮濕臟臭的破衣服,一大袋子被翻破的書,騎著沒閘沒鈴、腳蹬子還是根光鐵棍的自行車,面黃肌瘦、蓬頭垢面地回到了家里,然后就是等待高考的“判決”。
不希望能榜上有名(學校會把高考錄取名單寫在錄取榜上),只求能走出貧瘠之地,吃上商品糧就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了。
苦心人天不負,寒窗苦讀數載,總算魚躍龍門。
同村3個在一起讀書的人,現在一人是省直單位的高級工程師,一人是央企的老總,還有一人中了“秀才”算是吃上了商品糧。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我時常教育孩子學習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優異的成績是用勤奮和踏實、付出和汗水換來的,愿所有的學子都能明白這個道理。
歲月如梭,盡管參加工作多年,有時還會做關于高考的噩夢,就像晚清重臣曾國藩60多歲時“夢在場中考試,枯澀不能下筆,不能完卷,焦急之至,夢醒”一樣。②18
(記者任富強整理 圖片由王興亮提供)
王興亮,市紀委監委紀檢監察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