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河南日報原高級記者、長江韜奮獎獲得者王天定
□記者 邱一帆
8月2日,河南日報原高級記者、長江韜奮獎獲得者王天定做客周口日報社“報業大講堂”,為全體員工做了一場題為《融媒體時代新聞攝影發展趨向》的講座。講座結束后,記者見到了王天定。
融媒時代,擁抱新變化
王天定是媒體發展變化的親歷者與參與者。1993年1月,王天定進入河南日報社當攝影記者。此后,他不是在鄉下就是在下鄉的路上,數十年如一日,挎著照相機,跑遍了全省所有的縣(市、區),拍攝出了許多有分量的新聞照片。
在談到融媒體時代新聞攝影的發展趨勢時,王天定認為,在媒介環境瞬息萬變的今天,攝影記者要積極擁抱變化、轉變思想,成為一名全能記者。“攝影記者在具備政治家頭腦和攝影師功力的同時,還要會寫稿子、排版、設計、校對等。攝影記者要成為一名全媒體記者,要生產全媒體產品,主動掌握新技術、傳播正能量。”王天定說。
說到做到。王天定2013年開通了個人微博,發布沒有在報紙上刊發過的攝影作品。2014年5月,應河南日報官方微博《豫見》欄目的邀請,他開始供稿。從拍攝照片、挑選照片到撰寫文字,他都是親力親為,并收獲了一大批忠實粉絲。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王天定看來,融媒體時代,攝影記者要多深入基層,多到基層采訪,傾聽民意、關注民生,發揮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才能拍出好的新聞作品,才能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人民的故事。他說:“俯下身、沉下心,報道人民群眾的關切事,才能不斷推動社會進步。”
“創新是時代的主題。記者要有創新思維,要多出原創作品、獨家新聞。”王天定說,黨報記者是時代的“號角手”,應當走在時代的前列,有敢于創新的魄力和勇氣;要打破習慣性思維,善于用獨特的視角去看典型,用比較新穎的筆法去寫典型,只有這樣作品才具可讀性。
退而不休,奮楫再出發
2015年,王天定退休。這時候,脫貧攻堅工作已在全國全面展開。如何發揮好余熱,讓“用攝影為社會服務、用照片助百姓增收”,成了王天定的新追求。退而不休的他,把鏡頭對準了河南的一個個貧困村莊。
4000多幅照片、20多萬文字,生動記錄了全省240個貧困村莊的滄桑巨變……2020年的中國記者節,王天定的“走百村·看脫貧”攝影展開幕。攝影展集中展示了河南省脫貧攻堅的壯闊歷程,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王天定也被評為“2020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
“你完成脫貧攻堅記錄工作后,還準備干啥?”有人問他。
“脫貧攻堅記錄工作完成后,鄉村振興大幕已經拉開,我要在還能跑動的情況下,繼續記錄河南的鄉村變化。”王天定回答。
此后,王天定又用時3年,完成了“大中原·紅河南”攝影展的照片拍攝工作,近3000幅照片、15萬文字,全面展現了河南鄉村的巨大變化。
2019年夏,王天定被商城縣里羅城村聘為“名譽村長”,并把兩個攝影展放到村里永久展出。村里為此先后建起“山村畫廊”“紅色畫廊”,全長1400米,畫廊之長、展出照片之多、受眾之多,創下全國之最。
里羅城村是紅四軍、紅二十五軍建軍集結地,留有紅軍醫院舊址和30多座紅軍無名烈士墓,以及當年紅軍書寫的老墻標。里羅城村走出了率部擊毀擊傷日軍24架飛機的英雄營長趙崇德,走出了開國將軍陳明義,村里的鄉村旅游業火起來了,山村民宿、餐飲生意好起來了,王天定拍攝的照片已經開始助力這里的百姓增收。2019年以來,里羅城村先后被評為“紅色美麗村莊”“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中國‘零碳鄉村’標準試點村”。
在任里羅城村“名譽村長”期間,王天定沒有在村里報銷過一分錢。這些年,王天定一直用自己的退休金當路費,在全省各地拍照片,記錄河南鄉村的巨變。他的作品正不斷走進廣大受眾心里,成為照亮奮進新時代的溫暖燈火。②18
圖片由記者劉俊濤、實習生王詩睿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