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區蹚出平原農區人居環境整治新路子
□記者 李國閣 任富強 侯俊豫 文/圖
一泓碧水映藍天,滿目青翠皆詩意。
8月6日,淮陽區劉振屯鎮夏樓行政村占地約5畝的方形池塘,岸芷汀蘭,郁郁青青,魚兒歡躍,水鳥翔集;村民獨院二層樓房,東西成排、南北成列,街巷一塵不染;村民在廣場休閑亭下乘涼拉家常,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是淮陽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的一個縮影。
曾幾何時,因水成名的淮陽也為水所困。過去,由于雨污合流、生活污水直排,淮陽區不少鄉村大面積水體成為黑臭水體,嚴重影響村民的生活質量。平原農區如何突破黑臭水體圍村困局?生態環境怎樣修復?生活垃圾如何清運處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實現?針對這些問題,近年來,淮陽區逐漸探索出一條平原農區人居環境整治的新路子,成效顯著。
淮陽區按照“點、線、面”全域梯次治理的思路,在農戶家中建設戶用濾池,在村莊建設小型污水處理站,在鄉鎮集中建設污水處理廠……市生態環境局淮陽分局黨組書記、局長耿寶勇對淮陽區治污模式如數家珍,“村級處理站處理”“納入市政管網處理”“戶排戶用”“鄉鎮處理廠集中處理”“三格式+生態化處理”“小型設施分散處理”“糞污回收利用”7種治污模式,各顯其能。
在劉振屯鎮紫荊臺行政村,一條道路把該村分成東西兩部分。村西邊人口多,建起了日處理能力20噸的污水處理站,集中收納、處理村民生活污水,采用的是“村級處理站處理”治污模式。村東邊人口少,只有十幾戶人家,破路接管經濟上不劃算,便因地制宜采用“戶排戶用”治污模式,建起戶用濾池來實現污水處理。
“政府出錢建,群眾免費用,既美觀又衛生。”李九龍家是紫荊臺行政村使用“戶排戶用”治污模式的其中一戶,處理后的尾水可用于菜園澆灌或庭院灑水。該設施可單戶使用也能多戶聯用,李九龍使用了3年,覺得很方便。
淮陽區治污不搞“一刀切”,在全省率先探索出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路子。為避免出現投資大、運行費用高等問題,位于淮陽城鄉接合部的86個村,采用“納入市政管網處理”治污模式,全部納入市政污水處理系統,大大降低了治污成本。
按照“建設一個設施、治理一個坑塘、美化一個村莊”的工作思路,各村截污控源、處理污水,池塘底泥清淤、生態修復、美化硬化……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村民生活污水變廢為寶,清水回補坑塘,許多昔日的納污坑如今可養魚可種藕可澆灌,對外出租還能充盈村集體經濟,已變成了景觀塘、經濟塘、生態塘。這樣的可喜變化在淮陽區數百個村莊上演。
據統計,近年來,淮陽區累計籌集資金4.3億元,建設各類農村污水處理設施247座,治理黑臭水體286處、坑塘360個,惠及農戶10萬余戶,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由2018年的24%提升到目前的61%。
淮陽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7種治污模式,先后入評河南省《美麗河南實踐典型案例》、全國《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示范案例》,打造出了河南省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的“淮陽樣板”。以淮陽區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技術工藝、數據參數為參考,中部六省審查通過了《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技術規范》。
生活垃圾、“白色污染”也是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方面。淮陽區為了把人居環境整治進行到底,還大力推行農村垃圾清運保潔“五分錢工程”,探索出“戶清理、村收集、鄉轉運、區處理”的垃圾“閉環”處理模式,垃圾分類后全部進入區垃圾焚燒發電廠,實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
“這個季節,我們每天凌晨5點上班,開始打掃衛生、拔草,上午、下午各集中清掃一次,全天不間斷保潔。5年前一天能拾3袋垃圾,現在一天僅能拾半袋。”夏樓村保潔員夏芳榮說,工作量減少得益于村民衛生習慣的逐漸養成,隨手扔垃圾的不文明現象越來越少了。
目前,淮陽區配備農村保潔員5120人,他們懷揣打造美麗鄉村的夢想,用勤勞的雙手守護農村的干凈整潔,確保全域垃圾日產日清,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每到夏季,西瓜皮隨處可見、蒼蠅亂飛的臟亂現象,在淮陽區村莊一去不復返了。淮陽區榮膺“2023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殊榮。
人居環境美,喜事登門來。
8月6日下午,站在村幸福家園綜合體大樓前,劉振屯鎮夏樓行政村村委副主任趙書華感慨道:“這兩天有兩撥拍攝美麗鄉村題材的影視劇組到俺村取景。做夢也沒想到,俺村不但創成了‘五星’支部,還成了明星村!”
村頭墻體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幾個大字格外醒目,蘊含的道理讓人信服。②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