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梁照曾 文/圖
“我爺爺王青山經營的‘山水秀’錢莊,是清朝末年周口官方指定的制造錢幣的錢莊。”10月23日上午,南寨新街王家大院后人、93歲的王文錦老人向記者介紹了一段王家大院非同尋常的歷史。
王文錦老人說,聽她爺爺王青山講,他們家祖上來自商水縣八里灣村,最初在南寨三道溝邊靠曬場生意起家。王青山兄弟3人,王青山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兄弟3人在三道溝附近各有一處院落,院外是他們家的曬場,曬場面積很大。經營糧坊、竹器坊、皮坊、散貨的商家,每年都需要曬貨,便將貨物拉到他們家曬場上晾曬,給他們家一些場地使用費。據說,三道溝也是他們家修建的,靠近曬場,方便商家把曬好的糧食等貨物裝船。
王文錦說,爺爺做曬場生意發家后,便在新街購置了謝家的一處房產,供家人居住。作為南寨核心街區,住在新街里的人家非官即富,住宅多是高墻大院。在她童年的記憶里,新街東側,從南往北數,第一家是楊家糧坊,第二家是楊家醋坊,他們家是第三家,第四家是銀行,第五家是李二少家……新街西側,從南往北數,第一家是周三洋(音譯)藥鋪,第二家是周三河(音譯)醋坊,第三家是周萬順花布行,往北還有劉員外家、楊家大院……她長大后,嫁到對面的周萬順花布行,做了他家的兒媳婦。
王文錦說,新街的謝家來自項城水寨。當時,謝家在南寨的房產不止一處,她爺爺購置謝家房產時,謝家已經衰落了。他們家買的謝家宅子是四進院落的明清風格古建筑,前門在新街,臨街房為高門臺的二層古建木樓門店。后門在剪股街,臨街房也是高門臺的二層古建木樓門店。整個院落是五門相照,中線上的為主房,兩邊是廂房,有后花園,其中中院主房為兩層木樓,其余兩院主房為明三暗五的高門臺瓦房,木樓雕梁畫棟,甚為氣派。
王青山帶著一家人搬進新房后,便做起錢莊生意。舊社會,做錢莊生意,都要為錢莊起個字號。因爺爺姓王,字青山,號秀峰,所以他們家錢莊起名為“山水秀”錢莊。當時清政府周家口鎮官府指定“山水秀”錢莊為官方制造錢幣的錢莊,他們家錢莊迎來發展機遇。
“爺爺制造錢幣的技術很好,聽聲音就能辨別錢幣真偽。錢莊交易中,用斗往下倒錢幣,爺爺通過聲音就能將夾雜在其中的假錢幣找出。”王文錦提起爺爺,非常佩服。后來,清政府不再指定他們家錢莊制造錢幣了,“山水秀”的生意就慢慢難做了,后來轉行做起花布生意。
花布生意是靠老鄉們供貨經營。老鄉們將棉花或織好的白布送來,寄存在店內,由他們家進行銷售,從中收取傭金。王文錦說,由于他們家人口眾多,父輩兄妹5人,同輩兄妹14人,三世同堂,有二三十人。做花布生意時,除雇一名賬房先生外,店里店外的活都由他們家人做。
王文錦說,她一輩子遺憾的是只上了小學,沒能繼續讀書。她小學畢業時,正趕上日寇侵略周家口,經常有飛機轟炸。她和家人為躲避轟炸,聽到防空警報,就往河堤子內躲藏。飛機扔下的炸彈炸到磨盤山,炸得碎石子亂飛,甚為嚇人。
解放后,他們家花布生意也不行了,好在政府給他們家人安置工作,大家吃上“公家飯”,走上了不同崗位。后來,因政府在老街蓋居民小區,他們王家大院被拆除。
“山水秀”錢莊是王家大院的珍貴記憶。“我小時候,有一次在家玩,無意間發現一枚銅錢。”王文錦62歲的侄子王光霽告訴記者,他家住在新街臨街木樓門面房,父親王永祿看到他發現的銅錢后,父子倆便在屋里挖掘,竟然在木樓下挖出一口土窖。因擔心影響房子安全,父子倆又從河堤上運了好幾車土重新填好。
拆王家大院時,從木樓臺階的青石縫子里,挖出很多清朝的錢幣,有的鄰居能挖半袋子錢幣。“姐,拆房子的人從咱家木樓邊角處挖出4個銀元寶,揣在衣服里拿走了。”妹妹王婷寰詢問王文錦,要不要把銀元寶要回來。
王文錦老人回憶說,經一番打聽得知,拿元寶的人是老家八里灣的族人,也沒有再深究。她說,那時,盡管家里很貧窮,但家人對錢財看得很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