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呂曉莉:
第七屆進博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共享銀發經濟:老齡化社會的新機遇”分論壇11月6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呂曉莉表示,伴隨人口老齡化應運而生的銀發經濟,有望成為未來30年中國經濟領域確定性最強、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賽道。
2010年以來,中國已度過年均800萬人的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長高峰,目前正在經歷年均超1100萬人的第二次老年人口增長高峰,并將于2035年前后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
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銀發經濟課題組預測,在人均消費水平中等增速的背景下,2035年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將達到19.1萬億元,占總消費比重的27.8%,占GDP的9.6%;到2050年,這組數字將分別增加到49.9萬億元、35.1%和12.5%。
據呂曉莉介紹,伴隨這一進程,中國銀發消費將呈現一些基本態勢。中國老年群體收入水平和消費結構升級的態勢明顯。第五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數據分析顯示,截至調查時點,城鎮老年人年均收入達47270.8元,約為2010年的2.64倍,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率為6.8%;農村老年人年人均收入達14105.4元,約為2010年的2.97倍,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率為7.9%。
與此同時,中國老年人消費結構日益從生活必需品向健康產品、智能產品升級,從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升級,品質養老消費的特征更加明顯。調查數據顯示,截至調查時點,中國老年人中會使用智能手機的占36.6%,有16.6%的老年人服用保健品。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銀發消費潛力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呂曉莉表示,2023年中國銀發消費規模約4.4萬億元,“十五五”期末,老年人口消費潛力將達到8.6萬億元。上世紀60年代是我國人口出生高峰期,那代人在“十五五”期間全面進入老年階段,是導致銀發消費潛力翻番的主因。
不過,中國銀發消費仍面臨一些堵點,呂曉莉表示,受預期收入約束、健康風險和遺贈動機的影響,老年人儲蓄率達61%,幾乎是居民儲蓄率的2倍,顯示出較高的預防性儲蓄傾向。產品和服務適老性不足,供需對接不暢。雖然老年人有能力消費,但仍面臨“給的不想要,要的沒給好”問題。比如,一些智慧養老產品設備操作復雜、價格昂貴,老年人“不愿用、用不起”。此外,消費環境有待優化。老年消費領域“坑瞞騙”現象仍然存在,保健品領域的虛假宣傳、金融領域的理財詐騙以及網絡消費陷阱等問題還一定程度存在,影響老年消費潛能的釋放。
呂曉莉建議,通過建立覆蓋城鄉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等方式,提高老年群體的支付能力,使老年群體 “有錢敢消費”,把老年群體的潛在需求轉化為有效需求。要推進養老金融產品創新。開發更有針對性的養老服務金融產品,提供從退休財富管理到遺囑信托等全生命周期的創新性服務。此外,還要進一步提高老年人的金融素養。
(據《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