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侯俊豫 通訊員 劉玉濤) “縣里除按標準發給我們土地征收補償和補助外,今天又發給我們養老保險金補貼,能不叫人高興嗎?”5月8日,在淮陽縣失地農民養老保險金發放現場,城關鎮西城區73歲的村民張之明,手里握著剛領的失地農民養老保險金補貼存折樂呵呵地說,“縣里給我們發放養老保險金,這真是做夢也沒想到啊。”
和張之明一樣,當天,該縣城關鎮首批42戶年滿60歲的失地農民均領到了養老保險金補貼。
近年來,隨著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一些田地被征用,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訴求日益凸顯。為破解這一民生難題,淮陽縣在認真研究國家政策、借鑒外地經驗的基礎上,以讓利于民、確保農民利益為出發點,除了健全醫療保險、社會救助、就業服務等保障體系外,還專門出臺“征租雙補、失地特補”的新征地政策,保證失地群眾眼前利益不受損、長遠生計有保障,讓他們切實享受到城市發展帶來的實惠。
“新政策規定因國家建設征地需要,致家庭人均耕地不足0.3畝的為失地農民。政策為他們筑起三道保障線,第一道保障線,是按照區片地價標準給被征地農民的土地征收補償;第二道保障線,是在本輪土地承包經營期內,給被征地農民每年每畝被征收土地補助1200斤小麥(三級花麥),或相當于1200斤小麥的現金總額;第三條保障線,是失地農民年滿60歲者,每人每月領取230元養老保險金補貼。”該縣常務副縣長宋志軍向記者解釋政策時如是說。
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稱,淮陽縣針對失地農民生活保障問題出臺的“征租雙補、失地特補”的新征地政策,提高了社會保障水平,使被征地農民得到了實惠,開創了全市乃至全省破解保障失地農民生活問題的先河。
除給予年滿60歲失地農民養老保險金補貼外,對有勞動能力的一部分失地農民,該縣從就業培訓、信息服務、勞動保障等方面入手,為他們轉移務工牽線搭橋,通過訂單培訓、定向輸送,幫助他們實現再就業,讓他們轉變為“產業工人”;在資金、技術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勵引導一部分失地農民自主創業,以創業促就業,為失地農民多方面多層次“造飯碗”……
“沒有了地,作為家里的頂梁柱,眼前一抹黑,我感到很無助。當時,多虧政府免費對我們進行就業指導,也正因為此讓我轉變了發家思路,搞起了水果批發。”該縣西城區一大型水果批發商張先生告訴記者,現在他生意不錯,再加上政府補助,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在城市發展和經濟建設過程中,農民把賴以生存的土地奉獻出來,作為執政者一定要為他們特別為失地農民解決生活之憂。完善健全失地農民社會保障體系,是惠及失地農民、促進社會和諧的一件大好事,我們一定要把這項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做得更扎實。”在失地農民養老保險金發放現場,淮陽縣人民政府縣長馬明超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