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1
大聯唱開場,主持群宣講
“我最期待的是馮小剛導演的春晚開場,他在《大腕》里愣是能把葬禮變成廣告植入晚會,很有創意,真不想再看見一群喜慶打扮的群舞演員,簇擁著一對對明星嘉賓,東南西北大聯唱來炒熱現場,實在是太無聊了。”80后白領觀眾羅小姐說。
一群身著明艷華美服飾的主持群,呼啦啦上場,堪稱春晚主持的風格,更像零差錯播報機器,“我代表××”的前綴,最后加上一句深情的“拜年了!”喜慶話、恭維話“假大空”,話語煽情卻不動情。曾主持1984年春晚的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老師盧靜就說:“現在的主持人串詞越來越口號化,春晚整個變成了宣講臺。”
破2
生硬板塊20年不變
春晚近20年不變的板塊劃分,始于1993年,總結起來就是:一臺四五個小時的晚會,20多首歌曲占70到80分鐘;小品相聲加起來9到11個占兩個小時左右;剩下不到一小時用雜技、魔術、戲曲填充,最后再加上零點敲鐘儀式。所有節目分為4個板塊,每個板塊一小時左右,板塊交接由一個節目起承轉合,制造收視率的興奮點。
春晚誕生之初僅靠節目編排和娛樂內容,就受到老百姓的喜愛。現在的硬件比過去堪稱天壤之別,為什么反而不好看呢?西北大學影視系主任張阿利教授說:“如今的春晚除了要對接大眾口味,更被綁上了宣講要務,甚至每個細節、要素都不容有失,失去聯歡晚會的輕松、戲謔,變成一種儀式,因眾口難調之苦飽受質疑和指責。”
破3
“條子演員”鏟不完
從“開門辦春晚”到“拆門辦春晚”,央視一直有著改革春晚的意圖,也并非沒有好意見,只是多年來,無數“關系戶”遞來的領導條子讓春晚導演也經常無可奈何。執導2001年央視春晚的王冼平就向媒體披露,她曾一臺晚會收到43張“小條子”。
曾多次參與報道春晚的東北媒體人張先生就說,很多“釘子戶”央視自己都拔不掉,“總導演對一臺晚會的抉擇也是有灰色地帶的,對演員的控制更是能力有限。馮小剛執導明年春晚,如果能將多年的釘子戶徹底鏟除,也算是為央視解決了一個很大的麻煩”。詞作家王平久也希望明年春晚能變成一場明星秀,“不要一年四季就那么幾張面孔,要突破這一關,最難的是人情債”。
破4
小品、相聲“隔靴搔癢”
“春節是個喜慶日子不假,花團錦簇是每個人的目標,可電視上的虛胖,總也抵不過現實的諷刺,讓人被迫接受繁花似錦,只能讓人此時更容易感到郁悶。”市民李女士對春晚的美好記憶,停留在戳穿商家以假亂真的相聲《宇宙牌香煙》,諷刺官場不良風氣的小品《打撲克》。她說,沒有排毒功能的小品、相聲,看了也無趣。
小品《三鞭子》編劇崔凱接受采訪時一語道破:“農民工、鄰里關系、城市建設、夫妻關系,一定要在節目中體現,但春晚整體氛圍是喜慶的,諷刺誰也不合適,要避免得罪各個階層。”因此作品中的失業、待業青年,往往需要表現出“多在自己身上找問題,少埋怨社會”的生活態度;新婚夫妻變“房奴”,結局以感化丈母娘,宣揚就算沒房子也一定還有明天。作為春晚重頭戲的語言類節目依舊在表現社會生活,但觀眾期望看到的犀利諷刺、痛快點評,卻被悄悄隱去,取而代之的是“隔靴搔癢”的網絡笑話集錦。
破5
新人出不來,歌舞“炒冷飯”
網友“喜娃愛吃草”在一項針對春晚的網絡調查中留言:“春晚對我來說,最大的失望是再也沒有金曲誕生,現在只學會了炒冷飯。”歌手龔琳娜對明年春晚歌舞類節目充滿期待,“重視原創歌曲,將春晚缺好歌的尷尬狀況改變過來”。
《鏘鏘三人行》主持人竇文濤在節目中調侃春晚說,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歌伴舞”:“我印象中,這種形式只適合演唱組合,香港的草蜢、臺灣的小虎隊,無論演唱者跳,還是跟舞群一起跳,都不顯亂,但如果一個人靜靜獨唱,身后幾十個人伴舞,怎么看都有一種喧賓奪主的感覺”。春晚是出新人、出新歌的舞臺,費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毛阿敏的《思念》,韋唯的《愛的奉獻》、李瓊的《山路十八彎》,都從春晚一 夜成名。或許是為了挽留觀眾,春晚往往選擇老面孔。新人或者被淹沒在大聯唱之中,或者“論資排輩”,連“后浪推前浪”的機會都逮不到。
立
不知從何時起,春晚被打上“勞民傷財”的注解,但它作為一個文化符號已經無可取代。如何利用現有資源,重建一臺與民同樂的春晚,成為擺在馮小剛面前最棘手的麻煩,馮小剛自己都說:“聾子不怕雷,我就導一回”。其實對于春晚這個老舞臺來說,馮小剛也算得上是“小鮮肉”一枚,他的資源和想法用好了,也許真能讓春晚“枯木逢春”。
立1
主持人陣容大換血
關于主持人,著急的網友早就幫馮導設計各種組合,“秦奮、笑笑”非誠組合。“《非誠勿擾2》結束就留伏筆,說他們的故事未完待續,就在春晚上交代第三部的前情提要吧,兩人來段小品,實在不愿意搭檔客串做主持也行啊。”網友“壽司粉碎”說。
春晚幾位老面孔常年不變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主持風格,也著實膩歪,其實如果能把春晚的主持人陣容換一下,春晚很容易就讓人產生大變化的感覺。相比央視一哥一姐“字正腔圓”“端著講話”,地方衛視輕松幽默,又能hold住全場的沉穩主持風格更受青睞,汪涵、孟非、華少,臺灣的蔡康永、小S,都是呼聲很高的主持人。
立2
舞臺去繁從簡,關注民生
雖然對春晚創意三緘其口,“親民”卻是馮小剛最早提出的口號,勾起許多人對春晚美好回憶的聯想,市民馬先生就說:“以前春晚有6個小時,現在零點過后很快就結束了。春晚陪伴觀眾守歲,為何不在時長上放松?”而作為春晚儀式感最強的敲鐘環節,馬先生則希望形式多樣,增加人文關懷。
撤掉奢華的舞臺設備,是馮小剛目前明確的春晚改革方案,樸素舞臺發生的人情世故,就跟他早期的賀歲電影一樣,具有高情商的小人物生活心酸,卻總能獲取幸福。他在公開非公開場合都呼吁放松審查機制,讓春晚節目創作更自由一些。
集結了F4、重聚了白娘子,今年江蘇衛視春晚大年初一的節目盤踞收視率第一,品牌推廣部副主任劉宇哲7月20日接受采訪時說:“流傳了30年的節目形式,誰都會膩煩的。切合每年社會娛樂話題做微創新,節目一定要請來觀眾想見的人,有愛看、愛聽的事,才能留住觀眾。”
立3
利用人脈打造明星春晚
“春晚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慣性,不由創作者所決定,絕不是任何導演能夠去左右的事情。某種意義上來說,導演就是執行者,你接受了這個任務,就在自己的層面上把它完成。”前央視主持人馬東的發言,不難看出馮小剛面臨的壓力。而馮小剛想拔掉扎在春晚舞臺上的“釘子戶”,方法只有一條,就是頂住壓力,此外相比央視團隊,他的人脈資源為更多“鮮肉”上臺夯實基礎。圈內資深經紀人浩哲分析說:“在電影圈摸爬滾打多年,如果發揮資源,讓幾部賀歲片的男女主角上節目,絕對堪稱春晚歷史上最強明星陣容,加上背靠華誼這艘娛樂航母,馮導要擔心的不是釘子怎么拔,而是人氣明星太多,節目如何消化。”《中國夢之聲》導師韓紅上周還公開喊話,要上春晚給馮小剛捧場,跟小沈陽演小品也行。以馮小剛在娛樂圈的大腕地位,加上趙寶剛、張國立、趙本山強強聯合,為明年春晚可看度增加籌碼。
立4
充分發揮接地氣幽默功力
馮導開策劃會,就不斷有人貢獻錦囊妙計,雖然沒有執導過電視晚會,但他的幽默細胞卻早在春晚舞臺上驗證過效果,至今讓蔡明“想起來直樂”的《機器人趣話》,就是馮小剛、王朔、劉震云混在一起寫的“段子”。蔡明說:“我聊天時隨口說,如果一個人能有個機器人做老婆,輸入程序想干嗎干嗎,小剛立刻說有意思!一開始箱子運到家,打開包裝來一句‘我訂的毛阿敏,怎么運來的是蔡明’。”
馮小剛請來趙本山坐鎮把關語言類節目,成都同行任翔就分析說,馮小剛背后還有王朔、劉震云兩張王牌。“《甲方乙方》、《手機》、《非誠勿擾》、《一九四二》一路合作,以馮小剛和劉震云的交情,劉震云能幫到多少,幫什么,現在還不好說,不過不管是文字內容,或者是節目導向,劉震云將會是一把好手。至于王朔,以王朔的客觀、犀利或許會給馮小剛一些不錯的點子。”
立5
用音樂靈性打造原創金曲
孫楠接受采訪時透露,馮小剛是個重視音樂的導演,“通過他的電影,你就感受到他對音樂的把握和靈性,《手機》里的插曲《牛三斤》就是他自己創作的。他執導的電影總喜歡在片頭或片尾推一兩首原創新歌來,說不準這次春晚真能推出一首春晚經典歌曲來”。
創作《集結號》、《天下無賊》多部電影原聲音樂的著名作曲家王黎光,7月20日接受采訪就說:“馮導在音樂方面沒有拍電影那么專業,他甚至連簡譜都不識,更不懂音樂知識,但對音樂很有感覺。”
王黎光說,全盤把控一部影片節奏的導演,其實對構成影片每個細節都是有要求的,“我們討論音樂的時候,他會深入主人公情景之中,把角色賦予的感情描述得很詳細清楚,聽到不滿意的配樂,他很明確就能說出,這個地方要拖長,為了表現什么樣的情緒,這個地方音響要突出,表現出情緒壓抑后的憤懣。”在王黎光的概念中,馮小剛是個對音樂很有見解的人,春晚出現打動人心的金曲,并非一件難事。(任奕潔)
解析馬年春晚:
春晚,已成一道難題。你說,參與節目的每一個元素都精挑細選過吧?每一個環節都認真打磨過吧?臥虎藏龍的娛樂圈,能人猛將全調上“前線”吧?“金山銀海”、技術耗材全砸進去吧?可卻越演越無聊,越演越雞肋;馮小剛執掌馬年春晚消息一出,大家都期待春晚能“枯木逢春”,只是,拋出“真誠、溫暖、振奮、好玩”這八字方針容易,把這臺大戲唱好很難。首先要找到春晚30年來形成的“俗套”,徹底破除病根,才能讓億萬中國電視觀眾,在除夕當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央視送來的“新春問候”。
馮小剛
馮小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