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是保健品的傳統銷售時節,尤其是春節前后,不少實體藥店近年一直持續這樣的局面:在盤點春節前后幾個月的營收時,發現傳統渠道的保健品銷量同比出現下滑,分析其中的原因,原來是被電商大大刮掉了一塊。而與之對應的是“3·15”臨近,消費者與不良商家的“私人恩怨”凸顯,網絡監管難,給無良商家提供了溫床。
保健品網購比例高
在健康類產品零售領域,保健產品一直占主導。記者粗略統計各大網絡電商,包括淘寶、京東、1號店以及金象大藥房網、好藥師網、健客網等專業醫藥產品銷售網站等,熱銷品類以醫療器械、計生用品、美容保健品等為主,其中醫療器械除了血糖、血壓測量儀,還有各類按摩儀等。例如在好藥師網上藥店,醫療器械占比約為50%,保健品約為30%,非處方藥(OTC)約為5%,其余為美容、化妝等相關用品。
網上藥店的最大優勢就是價格,相比起線下藥店,網上藥店的優惠幅度可達30%左右,搞大型促銷活動時,價格則更加優惠。特別是一些高流量產品,為了爭取更多的消費者關注,商家會大幅度讓利甚至虧本銷售,此時購買相當實惠。以剛過去的三八婦女節為例:東阿阿膠一盒(250g普通裝)市場參考價995元,藥房網推出850元優惠價,靜心牌助眠口服液(禮品裝)一盒市場參考價289元,藥房網標價248元;1號藥店多款保健品3.8折,康富來牌維生素C咀嚼片200片裝38元,參考價178元。
另外,計生保健用品也是網購的主流,一方面由于網購價格便宜,另一方面,網購快遞送貨的方式也更加私密。再者,如鈣片、維生素片、名貴保健品等,在網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優惠,特別是一些價格較高的保養品,比線下購買更優惠。
慢性病、減肥、壯陽類
是違規藥重災區
網絡銷售保健食品的誘人蛋糕越做越大,不規范的問題也開始逐漸顯現,各種虛假保健食品、夸大宣傳的產品以及違規添加藥品的食品充斥互聯網市場。中國保健協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疾病健康角度看,違法違規的還是一些老問題,主要集中在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以及壯陽、減肥等領域。像高血壓、糖尿病、乙肝等目前不能治愈,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病情,患者有剛需,商家易鉆空子。
記者查閱全國及各地方藥監部門近幾年通報的保健食品違法行為情況看,比較常見的違法添加藥物集中在慢性病、男性疾病、減肥等品類中,例如針對男性性功能障礙、腎虛的“保健品”中,有違法添加“偉哥”成分(化學名稱為枸櫞酸西地那非);針對糖尿病的產品中,有違法添加降糖的西藥成分(如鹽酸二甲雙胍、格列苯脲);具有減肥功能的所謂“保健品”中,有違法添加西藥鹽酸西布曲明成分;在降壓的所謂“保健品”中,則有違法添加西藥硝苯吡啶成分。當然,上述負責人表示,隨著政府監管力度的加大,違法添加的問題已得到極大遏制,網絡銷售的違法、違規行為更多集中在夸大宣傳上,比如原本只是有助提高免疫力的食品瑪卡,則被包裝成了壯陽保健品。
網絡監管條例有盲區
據介紹,由于我國互聯網管理法律法規和互聯網藥品信息、交易服務的監管手段并不完善,加之有些規定并沒有得到嚴格遵守,網上違法宣傳、銷售藥品等法律明文禁止的違法情形較為普遍。目前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兜售假藥和保健品,主要采取“點對點”的消費模式,直接郵售給消費者,營銷人員不與客戶直接見面,不直接收取貨款,配送與收款均由第三方物流完成,隱蔽性、欺騙性極強。
國家對網上銷售藥品有嚴格的監管條例,如《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但確實沒有專門針對網上銷售保健品和保健食品的條規,還有《保健食品管理辦法》對保健食品的宣傳、銷售等有規范,但沒有明細到網絡上。
最令人擔憂的問題在于,保健食品的網絡銷售處于監管真空地帶。目前我國雖已經有《食品安全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等法律法規,但基本不能對網絡銷售保健食品產生較大的影響。不過,條規的制定不是重點,關鍵是企業是否自律,是否要長遠發展,而非撈一筆是一筆。
保健品網購增速非常快
網購保健品的人越來越多,在琳瑯滿目的保健品、購物優惠和快捷方便面前,不少消費者已經從實體保健品市場轉移到了各類網站。中國保健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大宏也向記者談到了類似情況,保健品的銷售渠道有直銷、實體店、會議以及郵購等,郵購包括網絡、電話、電視等渠道,其中網購在近幾年增長非常快。
記者了解到,像湯臣倍健在整體銷售中,網購占了8%~10%;北京益生康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網絡銷售業務,近年也是明顯增長。從整個市場看,淘寶和京東的市場份額一直在不斷擴大,做網購的品牌和企業也越來越多,有個規模效應。一位從業者告訴記者,他原來給一家品牌保健食品企業供貨,后來上了淘寶,現在一年也能做個幾千萬元。(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