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東方設計尤其是中國新興設計力量在國際上備受矚目,而同屬中國文化的臺灣設計也同樣急速飛躍。同根同源的兩岸中國心,來自臺北的設計師,懷著偏執而深厚的情感,以大膽新穎的手法,將傳統中華文化重新引入到當代生活中。
日前,在深圳會展中心的首屆家居中國(深圳)創意設計周上,臺北當代設計群帶來“瞧古今——臺北當代設計展”,百件來自臺北的家飾及家具設計精品以“前飾今生”、“竹山水”與“多寶柜”三個主題呈現出新形式的華人美學理念與臺灣當代設計特色。
“當這個世界越快時,我們身為設計師的心就得慢。以匠心去觀察傳統之美:那些文化累積淬煉出貼近生活的智慧;也只有當我們將設計放在真實的生活中,器物本身才能彰顯出它們的價值與生命力?!辈哒谷恕⑴_北當代設計群召集人韓德昌對記者表示。
韓德昌說:“在臺北設計師群體的眼中,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除了哲學、語文、禮儀形制,更不缺乏豐富的民俗與優秀的工藝?!迸_灣設計師吳孝儒告訴記者,隨著如今東方文化的流行,以及臺灣設計師亮相全球各大設計展,包括對設計回歸生活與文化的思考,也讓臺灣當代設計充滿了不同以往的細膩質感與文化感,逐漸塑造出臺灣設計的新形象。設計師廖柏晴也表示,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和深刻理解,融合傳統和當代生活的新設計思想開始成為許多臺灣設計師的共識。
韓德昌表示,臺灣設計自2010年起開始進入更靈活的商業化階段,當普及成為日常商品后,重新連接日常情境和華人文化的交融。(劉朗)
“竹編”鐵椅
猛一看,這些戶外家具都是熟悉的樣子。傳統竹制品的“編法”,形成了如今的模樣。竹編藝術是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而產生的,竹編的發展是隨著人類的進步和需要而發展的,也是極具東方意味的傳統工藝。將鐵質戶外家具采用了竹編工藝,保留了竹編家具的“精神”,或許就是設計師繼承傳統的一種表達。
同心竹凳
遠看這個小凳并不是竹子的第一印象,但細細觀察才發現竹子被改變了一種“狀態”重新呈現。竹子是最“東方”的材料之一,許多中國設計師都喜歡用竹子的形、意來展開設計,據設計師林桓民介紹,這個竹凳是將竹子先“劈”成很薄很薄的片狀物,然后一圈一圈纏繞而成,當竹子的形態被改變后,和木頭支撐的完美結合也就造就了這把“同心竹凳”。
果皮杯
臺灣黑山起司設計團隊以自然素材為媒介,從飲食生活概念出發,挑選了六種臺灣蔬果,將“果皮”轉化為盛裝器皿。當觸碰到果皮的紋路時,仿佛就牽動了使用者的手感,并讓人產生觸感記憶,讓人與物產生“共生情感”?;蛟S這就是回到原始的時代,吃完了瓜果后,將其又作為器皿使用,視覺沖擊的同時也有觸感記憶思維。
圈凳
臺灣的夜市和大排檔往往讓許多去臺灣旅行的人流連忘返,大排檔里許多簡易的塑料凳子也讓人印象深刻,如果將這款凳子和圈椅結合起來會是什么樣子呢?設計師吳孝儒的這款圈凳,將幾千年前的圈椅和如今的速食文化融合,從材質、線條設計融入了中西方跨越文化,讓人似乎有一邊看著古裝劇一邊吃著大排檔的感覺。
書法柜
中國人的書法往往讓外國人驚嘆,中國字的博大精深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一位書法家揮毫潑墨時的意境往往顯現的就是中華文化的韻味。試想一下,當書法“變”成了家具會是什么模樣?這款大柜第一眼就給我們中國味道,黑色的豎條仿佛就是毛筆起落的漢字線條,粗細不均、條條都有韻味,組合成一個中式大柜,再配合傳統的銅質中式鎖頭,體現出別樣的中國文化韻味。設計師廖柏晴表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設計能從中汲取很多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