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龍
3月15日起,一則名為《母校恩情幾何?盤錦市高級中學標價一百》的網帖陸續發布在國內各大論壇上。網帖稱,3月14日,遼寧盤錦高級中學高三年級32個班2000余名學生,被要求收取580元費用,其中100元用以“感恩母校”。
面對記者的采訪,該校一名負責人解釋說:“每年學生畢業前都會拍個畢業照、互相留個言,學生為畢業照好看,就想買個T恤衫自己印上字。”他稱,這筆錢主要是學生用來置辦畢業儀式時所用,“學生自己商量后,為了湊錢就估計了個錢數,給學校買點紀念品做個畢業留念。”
感恩有多種多樣的方式,包括心存感激、口頭表示、請客吃飯、送錢送禮等等。但對學校和老師來說,最好的感恩禮物,應該是學生良好的素質和成績,那才是學生對老師和教職員工的尊敬和愛戴。
一些學生及家長如果覺得非要以送錢送禮來表達感恩,也應該出于他們的自愿,而學校和老師能不能收還是一個問題。
盤錦高級中學負責人的說法如果屬實,他們所收的費用是用在學生身上,那么這就不能叫“感恩費”。從所有費用都不開收據以及事情曝光后學校就讓班主任督促班長把“感恩母校費”退還給學生等行為中,可見他們所收的“感恩費”并非光明正大合情合理。
“感恩”二字都帶有“心”,尤其是“恩”字,是“因”“心”而起。現在盤錦高級中學用金錢來表示“感恩”,究竟是向學生示范怎樣的價值觀念?
在以前,師生關系從來都是教學關系,很少見到學生需要向老師送錢送禮的情況。但這些年來,師生關系已不再純粹了。學生“孝敬”老師,僅僅用“心”已經不夠了,還要有物質的“孝敬”。在一年一度的教師節,許多學生和家長就經常為送什么給老師而傷腦筋,而且形成了送禮的攀比風氣,似乎誰送的禮物更貴重,誰的“感恩”就更隆重。
當感恩表達演變為送禮競賽時,真正的感恩之心已不復存在了,剩下的只有“感物”之舉。特別是那些家境不好又被迫送禮的學生和家長,送完禮后還會產生怨懟,對老師的尊敬也將就此完結。
作為教書育人的學校,教職員工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示范效應,它甚至能夠抵消課堂講授和書本學習。如今的一些學校,總是千方百計地從學生身上獲取金錢物質。這實際上是用行動向學生演示金錢物質至上的價值觀念。這樣的教育,是一種反面教育。
100元的“感恩”是一次廉價的“感恩”。還好這次“感恩費”不算高,否則非自愿的金錢“感恩”,就是一種“感恩”的除法——學校是分子,金錢是分母;分母越大,感恩的數值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