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項省級以上手工技藝類非遺項目在淮陽展示
□晚報記者 杜欣 文/圖
吹糖人、捏面人、香包、泥塑、虎頭鞋……這些過去民間的傳統手工制作技藝,如今已成為省級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而過去靠走街串巷謀生的民間藝人,如今作為非遺傳承人登上了大雅之堂。看似簡單的民間“小手藝”,其實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僅受到了國家的保護,也受到群眾的青睞。
作為第六屆中原古韻——中國(淮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中的一項,今年共有全省各地35項省級以上手工技藝類非遺項目,在淮陽陳楚古街進行為期一周(3月21日至27日)的靜態展示。這里面不僅有我們常見的張振福泥塑、顧家花饃、邵波陶藝、泥泥狗、布老虎、虎頭鞋、虎頭帽、汝陽劉毛筆等,更有來自鄭州市的香包、彩泥,開封市的朱仙鎮木版年畫,洛陽市的唐三彩,鶴壁市的黃河古陶,焦作市的絞胎瓷,濟源市的盤谷硯等具有代表性的民間傳統手工制品。展示期間,部分非遺項目傳承人還現場制作,令游人大開眼界,嘆為觀止。
如何更好地保護傳承與發展非遺項目?就在3月21日,省文化廳在淮陽縣舉行了“中原傳統美術保護傳承座談會暨河南省傳統美術搶救保護工程啟動儀式”,按照計劃,該工程將在2015年至2016年12月對我省境內列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美術項目進行搶救保護。河南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劉春曉表示,河南省現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有113個項目,其中,美術類13項,包括開封朱仙鎮木板年畫、淮陽泥泥狗、浚縣泥咕咕等。“舉辦這樣的活動,就是希望通過一系列的措施,把列入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四級非遺名錄體系中的代表性項目保護起來。”劉春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