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愛玲,中共黨員,現任扶溝縣人民醫院兒科主任。
鄒愛玲從事兒科工作26年以來,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立足本職工作,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高尚的社會情操。
兒科工作具有很強的專業特殊性,俗話說啞巴孩子糊涂娘,面對不能訴說的小患者,兒科工作需要慈母般的愛心、耐心和細心。鄒愛玲在診療過程中,能夠視病人如親人,幫病人所需,解病人所難,服務周到,盡心盡力。一次值夜班,為搶救一個重癥肺炎、中毒性菌痢患兒,她對患兒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使患兒的生命得以延續,患兒的家人感激得不知說什么好。還有一次值班,一個出生兩個月的嬰兒患肺炎心衰,生命危在旦夕,一夜之間呼吸、心跳停止十余次。鄒愛玲整整一夜沒合眼,守護在病床前,每次都及時進行正確搶救,患兒終于在黎明到來的時候起死回生,脫離了危險。她卻累得筋疲力盡,熬得雙眼通紅。患兒家長感激不盡,買來玻璃匾和鮮花表達謝意。現在這個小孩已步入大學校門,他的家人逢人就講:“鄒愛玲是我們家的救命恩人。”像這樣的事還有很多,她還經常為那些家境貧寒的患者捐款捐物。??
鄒愛玲家住在醫院附近,夫妻兩人都是醫生,不論白天黑夜、嚴寒酷暑、刮風下雨、節假日,每天都有病人到她家就診,她隨到隨診,生人熟人一個樣,從無怨言。半夜出診時,她總是將女兒自己鎖在家里,待為病人診治完畢,走到離家很遠的地方,就聽見女兒哭喊著找媽媽。多年來,她就是這樣嘔心瀝血地辛苦勞動,使一個個患兒轉危為安、健康成長。她憑著精湛的技術、良好的醫德,受到患者及同事們的一致好評。她連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十佳白衣戰士”、縣“三八”紅旗手等。她在家庭生活中孝敬父母,贍養孤寡五保老人已20余年,深得左鄰右舍、鄉鄰鄉親的好評。
伴隨著共和國改革開放的進程,該縣醫院有了長足的發展,患者對醫療診治條件及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2004年,鄒愛玲根據科內收治病人的情況,向醫院領導提出盡快建立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的建議,很快得到采納。于是她便帶領6名醫護人員分別到鄭大三附院、省人民醫院及鄭州市兒童醫院進修培訓,在上述醫院的老師及專家的精心指導及策劃下,該院新生重癥監護病房于2005年年底順利投入運轉,結束了重癥新生兒高病死率、高外轉率的歷史,方便了縣城群眾,降低了患兒家長的治療費用。
為了觀察重癥患兒的生命體征,為了搶救脆弱的小生命,她自己也記不清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犧牲了多少個節假日。終日的辛苦贏得了患兒家長的贊譽,得到了同事們的擁護和領導的肯定。該院兒科填補了該縣兒科多項空白,該科室也受到了縣衛生局及醫院的表彰,科室經濟收入3年內翻兩番,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工作中,鄒愛玲尊重患者,注重醫患溝通,注意保護患者的知情權和隱私權,關心、愛護、理解患者,能熟練利用技巧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做到耐心解釋、細心檢查、精心治療,把患者的不理解、誤解深埋心底,積極構建和諧融洽的醫患關系。她自工作以來,病人投訴率為零。她文明行醫,不開“搭車藥”,拒收“紅包”。她恪守職業道德,對患者一視同仁,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
醫療行業知識更新快,工作風險大,鄒愛玲深知高超的醫療技術和醫療質量才能贏得病人的信任,為提高診治水平,就必須不斷學習。她通過各種途徑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療法,積累新經驗,她堅持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發表國家級論文6篇,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周口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
工作26年以來,鄒愛玲每天堅持查房、坐診、會診、管理科室,超負荷的工作,從未動搖過她的意志。鄒愛玲表示,她將繼續用滿腔的熱情,周到的服務,精湛的醫療技術,慈母般的愛心、耐心、細心澆灌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