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一個能讓人引發無限感慨的詞匯!半個多世紀以來,它在輝煌和沉淪的矛盾交織中不斷尋找最適合自身的定位和方向。
計劃經濟時期,它曾擁有囊括農村商品、物資流通的獨一無二的尊貴地位;
市場經濟初期,因經營機制不活,為農服務功能不強,人員負擔及債務包袱沉重,讓供銷社虧損不斷增加,生存舉步維艱,業務大幅度萎縮,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近年來,在國家的著力扶持下,供銷社重新整合遍布農村的優勢網絡資源,立足直接為“三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的行業定位,借助“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的春風,銳意改革發展,逐漸煥發出勃勃生機。
鳳凰涅磐,浴火重生。在建國60周年盛大節日即將來臨之際,讓我們循著時代的脈絡,一起走進周口市供銷合作社,在撫今追昔間,共同感受滄桑巨變——
記者 謝永靜
與時俱進,供銷社迎來了新的春天
在計劃經濟時期,供銷社在為農服務、促進城鄉物資交流和保障市場供給等方面做了重要貢獻,但隨著市場經濟時代的到來,供銷社曾經的風采漸漸被雨打風吹去。
市場經濟,大浪淘沙,適者生存是必然的定律。作為計劃經濟一個“縮影”的供銷社,在市場經濟時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周口供銷社正是這樣。“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供銷社失去了往日的輝煌,競爭和生存的雙重壓力日漸突出,形勢十分嚴峻。”周口市供銷社負責同志將市場經濟初期供銷社所面臨的困難主要歸納為四個方面:一是設施扒拆嚴重。據統計,全市供銷社系統被扒掉房屋達1萬多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億多元;二是經營競爭激烈。小賣部、批發點、商場等多種商業形態讓供銷社已不再具有傳統優勢;三是歷史債務沉重。不少基層社皆有沉重的歷史債務,有的被債權人起訴,不得不變賣經營網點還債;四是危房險店普遍。基層社的網點設施大部分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造,不少網點年久失修,破舊不堪。
這種衰退與供銷社自身本應擔負的重要使命極為不符。作為直接為“三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的供銷社,是黨和政府引導農民發展農業生產、搞活農村市場流通、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依托力量,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1995年2月27日,黨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的決定》文件,指明了供銷社改革的五個環節:理順組織體制、強化服務功能、完善經營機制、加強監督管理和給予保護扶持,使之真正成為加強黨和政府與農民密切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深化供銷社改革的大幕徐徐拉開。
特別是近幾年來,在中央加強“三農”工作新決策、新舉措的推動下,我國經濟社會總體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階段。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明確指出,支持供銷合作社提供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服務。中央及我省各級政府都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傾斜農村、支持農村,包括積極開拓農村市場,擴大消費,扶持供銷社加快建設和改造農家店、大型農業生產資料現代物流設施等,作為以“三農”為立身之本的供銷社迎來了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新春天。周口市供銷社也找準定位、立足變革,充分發揮在服務“三農”上與任何經濟組織相比都具有明顯的優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強力推進“四大轉變”,即在激勵機制上,變“我叫你干”為“自己要干”;在經營方式上,變“我進什么貨,你就買什么”為“你要什么貨,我就進什么”;在營銷渠道上,變“等著你送來”為“走出去,請進來”;在服務態度上,變“愛買不買”為“我服務你買”。由此,周口市供銷社也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邁入了波瀾壯闊的新征程!
立足“三農”,農民成為供銷社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近年來,周口市供銷社始終堅持為農服務方向,把創辦、領辦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農村經濟、助農增收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在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農民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和實惠,讓農民成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積極創辦、領辦各類專業合作社。周口市供銷社按照合作制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優勢,以利益為紐帶,對基層社進行了改造,相繼組建了一批龍頭帶動型、基地聯農戶型、銷售主導型以及生產、加工銷售結合型等多種形式的專業合作社。目前,全系統已領辦棉花、紅薯、蔬菜等各類專業合作社154個,在帶動農戶、搞活流通、助農增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商水縣農技小康合作社就是社農優質合作的典范之一。該合作社積極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在組織專家講座、發放技術資料的同時,先后引進玉米、大豆、棉花、花生、小麥新品種10余個進行示范推廣。2007年引進的“激光8110”大豆新品種示范種植200畝,平均畝產達226公斤,最高畝產達265公斤;所引進的4個小麥品種,在全縣9個行政村種植6260畝,畝產量均在550公斤以上,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交口稱贊。
鹿邑縣供銷社在這方面也做了積極的探索。試量鎮金良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標準生產、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品牌銷售,組織農民發展食用蘑菇大棚,從2006年起步時的一個大棚發展到目前的220個大棚,輻射帶動了周邊的4個鄉鎮,年產食用菌500萬公斤,產品遠銷到天津、福建、山東等地,每年可助農增收400多萬元。
鞏固提高村級綜合服務社。目前,全系統村級綜合服務社已發展到3660個,占全市行政村總數的80%。村級服務社主要發揮了六項為農服務功能:一是為農民提供購銷服務。把農民需要的生產資料、生活資料送到田間地頭和農民家中,把農民生產的農副產品購上來,銷出去;二是為農民提供科技服務。服務社備有各種農業科技資料和科普圖片,供農民學習,提高科學種田水平;三是為農民提供生活服務;四是為農民提供機械化服務。有的服務社備有拖拉機、收割機、噴灌機等農業機械,隨時為農民提供服務;五是為農民提供文化娛樂服務。有的服務社備有電視機、影碟機、文化書籍、撲克、象棋等,以備農閑時,農民參加文化娛樂活動;六是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服務社經常通過多種渠道搜集、整理農副產品市場供求信息,指導農民以市場為導向,發展種植、養殖和加工等商品生產。
積極領辦行業協會。目前,全市供銷社已發展各類行業、專業協會55個。這些協會從物資、技術、信息、人員培訓、政策宣傳等方面入手,大力探索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的新途徑、新方法:一是在服務規范上,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品牌、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引進良種、統一防疫治病、統一產品購銷等六統一的服務模式;二是在服務領域上,除抓好骨干產業外,努力開拓綜合服務項目;三是在助農惠農上,免費提供實用技術、信息和開展培訓,極大地降低了農民的種植、養殖成本,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解除了農民的后顧之憂。
構筑“新網”,供銷社在發展路上實現新飛躍
近幾年來,中央連續下發的“一號文件”都明確指出,要加快推進“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建設,并在資金上逐年加大了扶持力度。省政府辦公廳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建設的意見》,就我省“新網工程”進行部署。《意見》要求,各級政府要把“新網工程”建設擺上重要位置,納入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充分發揮供銷社在農村商品流通中的作用。
借助國家和省里政策的東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周口市供銷社充分發揮經營網絡“連接城鄉、供銷并舉、綜合經營、系列服務”的優勢,對遍布全市農村的網絡進行整合、優化和提升,推進體制和機制創新,走低成本、高效益的聯合發展路子,著力構筑農資供應、日用消費品供應、農產品購銷、煙花爆竹連鎖經營、再生資源經營五大經營服務網絡,初步形成了市有龍頭企業帶動、縣有配送中心配送、鄉有連鎖超市經營、村有農家店服務網點的四級聯動綜合配送服務網絡體系,全系統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和活力。
依托市、縣農資公司,構筑農資供應網絡,服務農業生產。全市供銷社聯合農資公司對農資經營網點進行整合和建設,逐步發展農資連鎖經營。即在市、縣兩級建立農資配送中心,在鄉鎮建立農資連鎖超市,在行政村建立農資連鎖店,實行統一標識、統一進貨、統一價格、統一服務,并積極發展總經銷、總代理業務,逐步形成上連農資生產廠家,下連農村終端市場的經營網絡體系,將服務延伸到農戶和田間地頭。目前,全市農資連鎖店已達1000多家。
依托市、縣大型超市、商場,構筑日用消費品供應網絡,服務農民生活。全市供銷社積極整合供銷社傳統的日用消費品網絡資源,依托大型超市、商場,采取自辦、聯辦、加盟等方式,分批分期建立鄉鎮日用消費品連鎖超市和行政村日用消費品連鎖店、加盟店、農家店,形成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體系,方便了農民的生活需要。
依托市、縣棉麻公司和紡紗廠,構筑棉花購銷網絡,解決農民賣棉難問題。按照“誰有實力誰牽頭”的原則,以資本為紐帶,把供銷社的棉花加工廠、紡紗廠和基層社的棉花收購點連接起來,發揮供銷社的合作和聯合優勢,聯合起來謀發展。
依托市、縣煙花爆竹專營公司,構筑供銷社煙花爆竹連鎖經營網絡。已投資500萬元,新建改建煙花爆竹倉庫10座,達到儲存標準化,并采取市、縣統一進貨的經營方式,把經營網點向下延伸,強化安全管理,確保安全經營。
依托市、縣再生資源公司和日雜公司,構筑供銷社再生資源經營網絡。采取分購聯銷的方式,逐步把供銷社的各級再生資源收購站點整合起來。同時,利用再生資源行業管理協會對個體收購戶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發證、統一標識,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再生資源回收營銷網絡體系。
在“新網工程”建設中,市供銷社堅持靠大做強,深化社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創新體制機制,突出經營主業,增強創新發展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不斷構建新的流通渠道,培育出了一批體制新、機制活、帶動力強的連鎖經營龍頭企業,帶動了“新網工程”建設。市社與武漢中百、北京金色谷集團強強聯手,分別聯合組建農資配送、日用消費品銷售、農產品收購三網合一的現代流通渠道。鹿邑、商水、西華、項城等縣市供銷社在經營網點建設時,實行開放辦社,借力發展,積極與一些大企業聯合合作,搞好連鎖經營。項城市供銷社與鄭州市千禧堂聯手,組建醫藥超市,對該市各個基層供銷社的醫藥門店進行建設整合,實行統一標識、統一供貨、統一價格、統一管理的連鎖經營,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醫藥經營服務網絡。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是保持供銷社經久不衰的法寶,一切為了改革而出臺的辦法都要大膽嘗試;發展是供銷社的第一要務,只有發展才能推動供銷合作事業;為農服務是供銷社生存的根本,只有關注農業、重視農村、貼近農民,供銷社才有立身之本,才能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市供銷社主要負責人王國有如此評說供銷社這些年的滄桑巨變。
是的!是改革發展,讓周口市供銷社從舊體制的桎梏及沉重的歷史包袱中解脫出來,提高了造血機能,擺脫了生存危機,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由此,增強了活力,煥發了生機。
是改革發展,讓周口市供銷社實踐了多渠道體制機制創新,與市場全面接軌。由此,產權更加明晰,人員更加精干,市場化取向更為明顯,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
是改革發展,讓周口市供銷社重新找準了立足“三農”的定位,密切了與農民的關系,促進了發展。由此,在自己大踏步前行的同時,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的經濟發展,給農民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和實惠,讓農民成為供銷社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依托改革發展,周口市供銷社已經跨越泥濘,昂首邁入了新征程,成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帶動力量,農村現代流通的主導力量,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骨干力量,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沿著既定的目標和方向繼續深化改革、闊步發展,我們相信,周口市供銷社即將擁抱的是一個更加燦爛、更加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