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盧好亮) 雖然時值寒冬,但是鄲城縣農業高效示范園區的一排排溫室大棚內卻彌漫著春天的氣息。看著溫室大棚里青翠欲滴的特色蔬菜和水果,該縣種植大戶劉喜梅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2009年,劉喜梅僅靠發展溫室大棚一項就收入了5萬多元。
改變傳統農業經營模式,培育新的農業增長點。該縣實行“企業化運作、糧食創高產、藥材創效益、蔬菜增收入、標準化管理、產業化經營”的運行模式,建成了以丁村鄉洼吳、從樓、陶店、劉營等13個行政村為中心,總面積達9500畝的農業高效示范園區。2009年,在農業高效示范園區的農作物區內,1000畝玉米、200畝大豆的產量均創歷史最高紀錄;在藥材區內,射干、薄荷、板藍根等畝均效益達1500多元,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受益。
搞好園區規劃,提供技術指導。該縣聘請河南農大、河南農科院的10多位專家、教授編寫了《鄲城縣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園區建設規劃》,并成立了農業高效示范園區領導小組,其中縣政府負責對園區建設的領導和指揮,縣發改委負責爭取項目,縣財政局負責資金保障,縣農業局負責方案制訂和技術指導。同時,縣畜牧、水利、農機等部門還專門抽出專人提供相應服務。此外,縣農業局也組建了高效示范園區科技指導小組,并設立了24小時科技110咨詢電話。科技指導小組成員吃住在園區,觀察農作物生長情況,確保技術指導和病蟲害防治及時、準確、高效。
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該縣新建公路10公里、綠化帶20公里,投資460萬元建設了農田水利灌溉和排澇基礎實施,投資180萬元實施井電通工程,新打機井100眼,使園區內渠相連、路相通、田成片、樹成林,有效改善了園區生產基礎設施條件。目前,園區綜合開發項目、高產創建項目、安全飲水工程、井電通和養殖小區項目等設施配套齊全。同時,一大批新品種、新技術在園區中得到推廣和應用,其中高淀粉玉米新品種鄭單958、高蛋白大豆新品種鄭9525等,均創造了農作物單產同等面積的最高紀錄。
目前,該縣農業高效示范園區已成為農業高效、城鄉統籌發展的典范,集展示性、效益性、循環性、生態性為一體,呈現了規模化、標準化、設施化、產業化等現代農業特征,形成了科技研發、示范展示、生產加工、商品流通的經營模式,實現了農業高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切實拉長了做強農業產業化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