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記者 朱保彰 文/圖
華佗寺村村名碑
??? 華佗(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出生于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東漢末年醫學家,與董奉、張仲景并稱為“建安三神醫”,傳說三國時期,因給曹操醫治頭風而慘遭殺害。在沈丘縣槐店鎮西南隅的沙潁河南岸有座小山包一樣的土堆,這是埋藏華佗尸骨的地方,叫華骨冢。華骨冢高約10米,占地5畝。華骨冢南1公里項城市境內有一個歷史1000多年的華佗寺村。而今,華骨冢被越來越多的現代建筑物所圍繞,只有在每年重陽節的華佗誕辰紀念日(農歷九月初九),才會有群眾去祭祀華佗。
華骨冢邊說華佗
6月烈日當頭,熾熱的陽光像是要把人融化。記者驅車來到沈丘縣槐店鎮與項城市鄭郭鄉師寨村的交界處,遠遠地就看見一座土堆,這就是公元208年華佗在魏國(今許昌市)慘遭殺害后,厝放尸骨的地方——華骨冢。華骨冢附近有個華佗寺,內有3間大殿,主殿內供奉有華佗及其弟子樊阿、吳普的雕像。目前,雖然華骨冢占地5畝,但面積卻只有過去的十分之一。而先前的華佗寺前后有3排大殿,共有100多間房屋,經歷代修建,規模蔚為壯觀。
傳說,雖然華骨冢歷經1000多年的風雨剝蝕,但現今的高度比過去還高,而且沒有人往上添土,華骨冢仍悄悄地在“長高”。當地的男女老少一律稱華佗為“華佗爺”,稱華骨冢為“佗爺墓”。附近居民從不輕易涉足華骨冢,原因只有一個,冢里掩埋的是華佗爺的尸骨,誰要是驚醒或讓華佗爺生氣了,若生病必是大病,很難治愈。不少上了年紀的人都說,這一帶的村民都很健康,是由華佗爺保佑著呢!以前每年的重陽節為華佗爺過壽誕時,方圓幾十里的人都來燒香,最多時能達10萬人左右。許愿的大戲能唱九天九夜,擺放的供品從沒人動,所有這些都是對華佗爺最好的供奉。
神醫普濟古項國
走訪華骨冢一帶的居民時,記者發現這里至今仍有不少人在傳誦華佗到項國游鄉行醫一事。
據記載,東漢獻帝(公元190年-公元200年)時,中原大地,瘟疫四起,一時間,尸陳遍地,十室九空。華佗和他的弟子樊阿、吳普游鄉行醫途經項國(今項城一帶),正遇上黃癆病(急性黃疸型肝炎)大爆發。當華佗和弟子一行來到項國治所槐坊店(今沈丘槐店鎮)時,見那里的黃癆病流行更為厲害,便決定留下來為當地的百姓治病。因為百姓貧窮患了疾病也無錢買藥,華佗就采集一種叫茵陳的野青蒿(沈丘人叫迷爾蒿),熬成藥湯,然后挨家挨戶送給病人服用。就這樣,華佗和弟子將黃癆病治了下去。后來,項國槐坊店一帶的黎民百姓遂把華佗稱為“神醫”、“恩人”。
目前,沈丘一帶還流傳著一首由華佗弟子順口編的歌謠:“三月茵陳四月蒿,黎民百姓切記牢,三月茵陳能治病,過了五月當柴燒。”如今,每年農歷二三月,沈丘農村不少人仍有四處挖茵陳到藥店賣的習慣。
今年98歲高齡的王禹閩談起華佗對其祖上的恩惠時,不時擦拭眼角的淚水。王禹閩說,他家世代居住在華骨冢附近,就是為了給華佗守墓。據傳,王禹閩的祖上患有嚴重的老爛腿(靜脈曲張),雙下肢潰爛得無法走路,甚至露著骨頭,就在其祖上奄奄一息時,遇到了游鄉濟世的華佗。華佗為王禹閩的祖上刮骨換肌,終使其康復如初。
尸骨厝在渡口邊
華骨冢南1公里處有個村子叫華佗寺村,屬項城市鄭郭鄉管轄。該村村頭豎立著一塊村名碑:華佗寺,這是項城市地名辦1995年放置在此的,上面簡略記述了村名的來歷。在該村東北方向有一個廟宇,就是華佗寺。華佗寺內有一塊青石碑,上面記載著華佗的死因。
華佗寺村年近八旬的師克用老人告訴記者,他小時候經常到華佗寺玩耍,當時的華佗寺占地48畝,前后3個大院落,100多間房屋,香火很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華佗寺被拆。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原籍華佗寺村的臺灣僧人釋悟超出資3萬元,重新修建了華佗寺。
今年89歲的華佗寺村村民師海勤向記者講述了華骨冢的來歷,他的說法與沈丘縣槐店鎮居民的說辭一致。公元208年夏,華佗被曹操殘害致死后,他的家人及弟子悄悄趕到魏國(今許昌),買通了獄卒,收殮了華佗的尸骨,欲讓其葉落歸根,入土為安。沙潁河兩岸的百姓得知華佗靈柩路過的消息,紛紛在埠口駕船攔阻,設靈棚、置貢品、焚燒紙香吊唁華佗。行至項國槐坊店埠口,護送靈柩的人發現華佗的尸骨腐爛很厲害,便把華佗的靈柩暫厝在該埠口,準備等天涼了再起靈回府。華佗靈柩厝在槐坊店埠口的消息傳出后,附近百姓紛紛捐資,在離埠口不遠的高地上用磚塊砌了個墓穴,且墓穴朝向華佗故鄉的方向(沛國譙)。下葬那天,附近百姓披麻戴孝為華佗送葬。封土時,人們筐抬、肩扛、背包、盆端、衣服包土,將華佗的墓穴堆成了一個大土墳。后來,方圓幾百里慕名祭祀華佗的人也都會往墳上添新土,慢慢地墓穴被土完全覆蓋。待秋冬時節,華佗的家人去槐坊店埠口起靈柩時,看見華佗的墳墓又高又大,體諒附近百姓對華佗的崇敬之心,于是空手而去。
古冢亟待保護發掘
據查證,全國現存的華佗墓有3處,除沈項交界處的華骨冢外,一處是許昌華佗墓,坐落在許昌市北15公里處的蘇橋村石梁河西岸,墓高4米,周長30多米,占地160平方米,是華佗的衣冠冢。另一處是江蘇徐州的華佗墓,坐落于徐州市彭城路文家油坊西南隅華祖廟一側。
沈項交界處的華骨冢自古就備受歷史學家的青睞,尤其是改革開放后,曾有大批的歷史學家、地質學家、考古工作者實地到此處考察論證,并一致認為此處是華佗的真身墓地,需進一步保護發掘。
1979年1月,當時的沈丘縣革命委員會把華骨冢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沈丘縣政府將華骨冢前的道路命名為華佗路。2010年,該縣掛牌成立了華佗書畫院。今后,沈丘縣有關部門還將對華骨冢進行開發和保護,做大華佗文化產業,擬修復華佗寺,建立國醫堂和華佗骨科醫院,舉辦華佗誕辰文化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