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云南,大家耳熟能詳?shù)氖躯惤懦沁@個名詞。不過除卻麗江之外,云南還有諸多古色古香的小城小鎮(zhèn)不為人們所知,這些地方人煙稀少卻又飽含歷史的滄桑。到那里也許才能找到云南真正的古跡,實現(xiàn)內心的平靜。
大理沙溪古鎮(zhèn)
沙溪位于大理劍川縣西南部,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護區(qū)的東南部,位于大理風景名勝區(qū)與麗江古城之間,遠近聞名的石寶山就在這里。沙溪是一個青山環(huán)抱的小壩子,這里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物產豐富,瀾滄江水系黑潓江由北至南縱貫全壩。
沙溪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小鎮(zhèn),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唐宋時期,南詔、大理國在西南地區(qū)興起,成為當時唐朝和吐蕃的緩沖地段,也是連接兩者之間的紐帶,溝通經濟、文化交往的茶馬古道主要途經地之一。
寺登四方街是沙溪的靈魂與核心,是沙溪商貿交易的地方,依山傍水,地理位置極佳的風水寶地,集寺廟、古戲臺、商鋪、馬店,開闊的紅砂石板街面,百年古樹、古巷道、寨門于一身、功能齊備的千年古集市。
四方街西面的興教寺有一個破損的石獅,它的身上有一個圓形小孔。據古鎮(zhèn)上的老人講,以前那個小孔里塑有大型紅色木杠,上面有一盞巨大的防風雨油燈,由寺登村民輪流值守,每天一戶。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值守戶往燈里加油、點燈,第二天早上再由該戶熄燈,并交給下一戶值守。這就是說,在以前茶馬古道相當熱鬧的時候,無論刮風下雨,寺登四方街夜夜通明,寺登古鎮(zhèn)不僅白天熱鬧,而且晚上也熱鬧。
景洪勐罕橄欖壩
橄欖壩位于西雙版納景洪市區(qū)約35公里的瀾滄江東岸,是個平坦壩子,一片森林茂密的綠洲。
橄欖壩海拔530米,是西雙版納最低的壩子。瀾滄江蜿蜒而過,到處是一片濃綠,具有濃厚傣族建筑風格的佛寺,一幢幢竹樓民居,掛映于綠蔭叢林和奇花異草之中,密林里珍禽異獸和睦相處,展示出一派迷人的熱帶自然風光。
橄欖壩傣族稱“勐罕姆”。在橄欖壩,曼松滿(花園寨)和曼聽(花果寨)是兩個比較大的寨子。每個寨子都有典型的緬寺佛塔和傳統(tǒng)的傣家竹樓。樓前樓后遍種椰子、檳榔、芒果、油棕和荔枝等。寨子周圍有很多鐵刀木樹,這種樹砍了又發(fā),越砍越發(fā)。鐵刀樹作為燒柴,可以保護當?shù)仄渌仲Y源。曼聽是游人最多的地方。由4個村落組成,以籬笆為界,除村落風光外,還可觀賞佛寺中的大佛和高5.6米的白塔,曼聽公園和曼聽村落、曼聽佛寺連成一片。
橄欖壩是開屏的“孔雀尾巴”,美麗的傣族村寨,就象裝點在孔雀尾巴上艷麗閃亮的羽毛。整個橄欖壩就是一個熱帶的天然大花園。
騰沖和順鄉(xiāng)
騰沖和順古名陽溫暾,因境內有一條小河繞村而過,更名河”,后取“士和民順”之意,雅化為和順鄉(xiāng)。全鎮(zhèn)住宅從東到西環(huán)山而建,漸次遞升,綿延兩三公里。一座座古剎、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圍繞著這塊小壩子。鄉(xiāng)前一馬平川,清溪繞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飄香,讓人流連忘返,民國代總理李根源有詩贊和順:“絕勝小蘇杭”。
普洱孟連娜允古鎮(zhèn)
娜允古鎮(zhèn)位于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城,是中國至今還保存著的最后一個傣族古鎮(zhèn),已被列為傣族歷史文化名城。娜允古鎮(zhèn)迄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娜允即傣語內城的意思。娜允古鎮(zhèn)的房屋是傣漢兩個民族不同風格合璧的建筑群。
從古代至近代,孟連歷代28任土司,統(tǒng)治達660年,隨著土司統(tǒng)治的延續(xù),娜允古城也得到逐步的完善和擴大,形成了宣撫司統(tǒng)治區(qū)(孟連、瀾滄、西盟等)方圓數(shù)百里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中心。
娜允古鎮(zhèn)在東南亞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一個神圣的地方,因為歷代傣族土司衙門——孟連宣撫司署就設在這里。娜允由“三城兩鎮(zhèn)”(上中下城和芒方崗、芒方冒)組成。土司時代,娜允古鎮(zhèn)上城是土司及家奴居住的地方,娜允古鎮(zhèn)中城是官員和家屬的居住地,娜允古鎮(zhèn)下城則是下級官員的住處,芒方崗和芒方冒是林業(yè)官和獵戶居住的寨子,孟連宣撫司署位于上城的最高處,上、中城佛寺也巍然屹立在宣撫司署的附近。孟連宣撫司暑,傣語稱“賀罕”,意為金色的王宮,土司召賀罕,即為金殿之王。孟連宣撫司暑曾在清代被焚毀,1878—1919年重建。
娜允古鎮(zhèn)雖然歷史悠久卻至今仍保留著傣族古城的特色和風韻,蘊涵著豐富多彩的傣族土司文化,以及宗教建筑,飲食、服飾、節(jié)日、音樂、舞蹈、民俗等文化、有著珍貴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近幾年來,境內外少數(shù)民族,特別是緬甸、泰國等鄰國的傣族客人到娜允古鎮(zhèn)訪古溯源的也日益增多。
楚雄石羊古鎮(zhèn)
楚雄大姚縣白草嶺重疊的山峰下有一座云南歷史文化名鎮(zhèn)——石羊,又名“白井”。石羊有古老的寶塔、整潔的街市與純樸敦厚的民俗。鎮(zhèn)上輝煌的孔廟建筑群和廟內端坐了數(shù)百年的孔子銅像讓人們沉思驚嘆。
石羊孔廟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朝初年,歷經600多年的風雨,以大殿為主體,另有朱子閣、誦經閣、鄉(xiāng)賢祠、月拱橋、大理石壁畫、石刻等,占地面積近千平方米。建筑古雅精密,整個寺廟層頂均用黃、紅、綠三種琉璃覆蓋。門雕花草玲瓏別致,龍鳳獅虎,花鳥魚蟲,松柏藤葛,彩畫工整,栩栩如生。廟內的孔子銅坐像,鑄于康熙年代,歷經9年完工,高2.3米,凈重2.5噸,是聞名遐邇的中國最大的孔子銅像。
孔廟周圍美麗的風景,如天臺高眺、文殊夕照、寶岫朝煙、香河夜月、象嶺燕方、柳暗春波、西谷早梅、鹿洞天清等讓人們沉浸在對禮教思索的同時,也享受了自然帶給人們的美好感受。
楚雄祿豐縣黑井古鎮(zhèn)
黑井鎮(zhèn)位于楚雄州祿豐縣西北92公里的龍川江畔,距昆明200公里,距楚雄75公里,成昆鐵路、龍川江縱穿全境。
黑井歷史悠久,從出土的石、陶、銅器、獸骨等文物考證,早在3200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少數(shù)民族的祖先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生息勞作。鹽業(yè)的發(fā)展,使黑井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在云南的財政稅賦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富可敵省"的滇中經濟重鎮(zhèn),從而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跡。
昔日的黑井,不但經濟發(fā)達,而且文化昌盛,僅明清兩代,就有13人中進士。元明清三代,在黑井這塊兩山夾峙的彈丸之地,就建蓋庵堂寺廟56座、文筆塔5座,還留下了不少很有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古碑。
至今,黑井仍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傳統(tǒng)城鎮(zhèn)格局、民居、宗教、牌坊等建筑,有21處文物保護單位,是祿豐縣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鎮(zhèn)。歷經千年,古鎮(zhèn)風貌依舊,歷史紋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