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偉宏 劉彥章 周口廣播電視臺記者 張一鳴 王歡
????從30歲開始,15年青春化愛心,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從蹣跚學步到懵懂少年,她用心靈的雨露滋潤著留守兒童的心田,數千名孩子都喊她“朱媽媽”;
????她帶出的學生健康、快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學校教育理念和教學成績在淮陽縣甚至全市堪稱一流;
????為了辦成全鄉一流的學校,幾年來,她欠下的外債達到170多萬元,被鄉親們戲稱為“百萬身價”校長;
????她以自己的操守,以慈母般的情懷,贏得了附近67個村莊村民的真心愛戴;
????她說:“培養孩子,人品最重要。愛是教育的永恒主題,也是付出的最好答案。”
????她就是——
????在淮陽、鄲城、沈丘三縣交界處,有一所偏僻的農村小學——淮陽縣馮塘鄉留守兒童學校。這所包含幼兒園和小學部的農村民辦學校,全校974名學生中80%以上是留守兒童。這所充滿愛的教育樂園,10多年來,一直被附近的父老鄉親看作“留守孩子的天堂”。
????4月28日、5月29日、6月1日,記者三次走進這所偏僻但充滿魅力的學校。
????下課了,校園內一片歡聲笑語……
????見到記者,這些學生并不怯生。兒童的天性、純潔的心靈、如花的笑靨、可愛的面孔……純真與感動,在這個10畝多的校園里盡情流淌。跳皮筋、拿大頂、布包錘、跳街舞,孩子們在無拘無束地嬉戲。看到校長走過來,便紛紛圍上去,要求記者拍照合影。朱秀霞親熱地把孩子們攬在身邊。剎那間,幸福和快樂,定格在她燦爛的笑容里。
????溫婉、賢淑、聰明、靈秀,她的慈愛讓人如沐春風,愜意而又溫馨。由養育自己的孩子而愛上更多的孩子,這是朱秀霞辦學的起因。15年悄然過去,卻僅僅只是開始。其間經歷了怎樣的辛苦?怎樣的付出?她自己并不想回憶。
????一襲弱肩,呵護千家兒童。
????15年,朱秀霞以精衛填海、春蠶吐絲般的精神,為孩子營造著一個個溫暖的愛巢,在為孩子遮風擋雨的同時,呵護著孩子們的心靈天使般快樂地成長。
????1999年,朱秀霞不足七個月的兒子出生時只有1.3公斤,這一年她30歲。為照顧好兒子,朱秀霞辭去了鄲城縣鐵合金廠全民工的工作,在馮塘職高幼兒園做起了臨時工。她說:“做了母親,我深深體會到,孩子在一個家庭中有多重要。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甚至是一家幾代人的希望!”
????幼兒園打工的經歷,朱秀霞也被孩子的純真、可愛深深感染。工作中,她注意到,這里位置偏僻,附近七八里沒有一所正規的小學。由于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孩子占了很大的比例。這些孩子與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有些家庭,由于家境貧寒,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也沒人管;有些留守兒童上學了,爺爺奶奶天天要跑十里路接送,十分辛苦;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普遍偏差,有嬌縱、任性等壞脾氣,在性格發育方面存在隱憂。朱秀霞經過觀察思考認為,這些孩子的監護人年老體弱、文化低,他們能做的,僅僅是給孩子煮飯、洗衣,至于如何教育孩子,根本無從談起。
????“莊稼誤誤一季,孩子誤誤一生”。出于一個母親的本能,朱秀霞決心在家鄉辦所幼兒園,把這些留守在家孩子的健康成長當做自己今后要做的唯一大事。
????2002年,朱秀霞在馮塘鄉街上租房,創辦了第一所幼兒園,來這里的20多個孩子全是留守兒童。到了下半年,又有幾十個留守兒童送了過來。由于房間不夠,她只好把幼兒園搬到了鄉政府旁邊一所面積大一些的民房中。由于對孩子照顧周到,再加上采用的教法先進靈活,2003年下半年,朱秀霞辦的幼兒園,學生一下子激增到200多個。2005年,朱秀霞的學校不得不再次搬遷。而這次搬遷的地點是鄉獸醫站,位置在馮塘鄉陳莊行政村,距離鄉政府大院大約1華里。
????這是一個占地10畝多、廢棄已久的園子。年久失修的瓦房破爛不堪,有的屋頂已經塌了。村民長期在這里取土形成的深深淺淺的坑,下雨后留下腰深積水。到處瘋長的一人多高的荒草中,掩蓋著斷磚爛瓦和各種糞便垃圾。只有一個暑假的時間,運土墊坑、鏟除雜草、清理垃圾、整修房屋、拉起圍墻,所有這些事情都要朱秀霞一件一件去做。夜以繼日,朱秀霞經常連飯都顧不上吃,累得躺在地上一動不動。臨開學的半個月,她又用白灰把舊房子粉刷一遍,把屋頂用防雨布全部釘上,這就成了孩子們最初的教室和寢室。而餐廳是沒有的,學生們只好在院子里露天就餐。開學后,由于學校的老師少,朱秀霞既當孩子們的生活老師,又當孩子們的學習老師,還要忙著準備孩子們的一日三餐。到了晚上,她還要給每個孩子洗腳,照顧他們睡覺,只能休息幾個小時。但看到孩子們一個個甜美地進入夢鄉,疲憊不堪的朱秀霞覺得,所有的付出——值!
????2006年上半年,剛剛喘口氣的朱秀霞決心改善學校的環境,讓孩子們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樣,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在平坦的操場上自由自在地玩耍,但她手里只有2萬元。靠著東挪西借,以及鋼筋、水泥、樓板全部賒欠,一座2層12間的教學樓在學校東南角建起來了,這是她建的第一座樓房。新教室投入使用的那天下午,不堪重負的朱秀霞口鼻流血,手腳癱軟,口不能言,累倒在學校的水池邊。后來被公婆用架子車拉回家,喂了一碗粥后,才能動彈。
????2006年新學年開始,來這里讀書的孩子大部分只有三四歲大,朱秀霞整天像個保姆一樣悉心照料著孩子們。一到晚上,朱秀霞給70多個住校的孩子洗完腳后,11點多才能休息。睡覺時,朱秀霞的腿上用紗巾綁著個睡覺愛掉床的孩子,懷里摟著個夜晚愛哭的孩子,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
????農村停電是常有的事兒。夏季酷暑逼人,寢室里安裝的電風扇不能正常工作,孩子們怎么能安然入睡呢?朱秀霞和老師們就把床上的涼席一張一張地鋪到院子里,給孩子們扇著扇子,看著孩子們入睡。等天快亮的時候,她和老師們又擔心孩子們著涼了,又一個接一個地把孩子抱回寢室。一個夏季下來,抱著孩子多少次進進出出,她自己也說不清楚。
????2007年,朱秀霞又在學校院內新蓋了23間普通教室;
????2008年,學校新蓋了14間寢室;
????2010年,學校整理了學生餐廳;
????2012年,學校吸納100多萬元社會資金,兩個月時間建起了一座3層54間教室的標準化教學樓。
????——這是一場怎樣的戰斗啊!
????連扒帶蓋,兩個月時間!那種緊張,簡直讓人喘不過氣來!因為缺少資金,朱秀霞先找到附近后老家村磚廠老板朱慶銀說:“叔,我沒有現錢,你要賒磚給我,這房我就蓋!你要不賒,這房我就蓋不成啦!”朱老板的幾個侄子都是她的學生,對朱秀霞的為人非常了解。他拍著胸脯說:“閨女,你放心,叔支持你!就是停了所有蓋房戶的磚,也不會停你的!”
????兩年后的2014年6月1日,張舸老師回憶建樓經歷就像講故事——學校8個生活老師,全部上!拉磚、推小車、打柱子、運水泥、送混凝土,沒明沒夜地干。夜里困了,就吹哨子、唱歌!主體完工后,這些女教師粉墻、刷漆,樣樣都干。朱秀霞說,兩個月下來,老師們都成了熟練建筑工人了!還有,教師家屬、孩子們的親戚都來這里幫忙。生活老師阮秀梅68歲的老父親,本來在村里泥水匠班里打工,聽女兒說學校建樓人手不夠,工期緊,立即辭了工來幫忙。很多學生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主動前來幫工。朱秀霞的公公陳家民老教師,常常幾天幾夜連軸轉。建筑商韓彥華說:“這哪里是建樓,是在拼命啊!”
????在寬敞明亮的學校標準化教學樓內,朱秀霞一臉燦爛卻不忍回憶:“這座樓,磚頭是賒欠的,門、窗、不銹鋼扶手、防盜窗、鋼筋、地板磚、水泥都是賒欠的。有不少是第二年蓋宿舍樓時又要賒欠才還給人家!當然,有的現在還沒還。但老板們都了解我,知道我不胡來,照樣支持我。”
????建房、扒房、建樓,這就是朱秀霞10多年來的辦學經歷。
????學校的西南角是學生廁所,北邊就是學生宿舍。由于沒有下水道,排污問題至今沒有解決。夏天臭氣撲鼻,冬天非常寒冷。去年夏天,學校決定為孩子們建設一座條件較好的宿舍樓。當時朱秀霞手里只有30萬元。抱著“竹竿捅節,捅一節是一節”的心態,朱秀霞帶領大伙又投入了一場新的戰役。又是一個暑假,這幢投資170萬元體量更大、每個房間都有廁所和洗衣機的綜合樓拔地而起,其間的經歷又是曲曲折折。
????地基出來了,一層建好了,建二層時,資金跟不上了。朱秀霞欲哭無淚。緊急時候,她向縣教體局副局長張萍求救。張萍向淮陽縣天天藝術學校校長李小燕介紹了朱秀霞的辦學事跡,請她親自去看看,是否借錢,自己拿主意。
下課了,孩子們在校園里盡情地游戲玩耍
上學路上有段泥路,每逢下雨時,大孩子幫助小孩子趟水走過????
孩子們通過感恩教育學會了互相關心
????朱秀霞傾吐肺腑:“李校長,我辦學不是為了掙錢,是為了那些缺乏父愛母愛的孩子!這錢,我可能不會很快還你。”李小燕相見恨晚,現場決定拿出20萬元。二樓建起來了,三層時錢又跟不上了,朱秀霞向學校老師和村民告急,老師和家長們或兩萬、或幾百的,紛紛捐款,一共湊了13萬元。到學生宿舍樓封頂時,李校長又一次慷慨解囊,匯入10萬元。最后,樓蓋好了,添置桌椅、床鋪、洗衣機,朱秀霞又身無分文。她再次給李小燕打電話:“李校長,這次你無論如何也要幫幫姐,好事做到底。不然的話,學校開不了學,孩子們住不上樓。”李小燕又一次打進10萬元。
????幾度合作,李小燕成了朱秀霞辦學的鐵桿支持者!她的藝術學校也開到了這所留守兒童學校,讓260多名孩子接觸到了舞蹈,受到了藝術熏陶,并走向了全市春節聯歡晚會的大舞臺。
????2013年秋季開學的第二天,朱秀霞又一次暈倒在學校辦公室里。
????由于學校辦學條件大為改觀,2014年2月26日,學校由原來的陳莊小學正式更名為淮陽縣馮塘鄉留守兒童學校。
????15年,白手起家,一所民辦小學,從一張白紙發展到擁有36個標準教室,一個多媒體教室,35間學生餐廳,一棟宿舍樓,校園裝有三套監控系統,辦學條件全鄉第一。為了這一切,朱秀霞不僅付出了15年的青春汗水,還透支了自己的生命健康——因長期操勞過度,飲食沒有規律,她得了胃底出血和反流性食道炎;因長期講課造成喉部病患,曾做過三次手術。
????此外,她和學校還負擔了170多萬元的外債!
????一聲“媽媽”,喚出無限深情。
????在這里,朱秀霞以大愛無疆的慈母情懷,溫暖護佑著每一個幼小的心靈。她以不是生母勝過生母的傾心付出,贏得了孩子、家長普遍的尊敬和衷心的愛戴。她是千名孩子共同的媽媽!
????淮陽縣教體局副局長張萍是位熱情、正派、大氣的女性,也是學校發展中的“貴人”。她向記者講述了2011年下半年她的奇遇……
????當時,學校有800多個孩子,包括幼兒園和小學部,比一些公辦學校的生源還多。張萍看到學生露天趴在小板凳上考試時,就責問鄉教辦為什么允許條件這么差的學校辦學?但經過了解她發現,這所學校開設的珠算課、英語課、安全課等教材都是朱秀霞和老師們自創自編的。有的課,連縣城的公辦小學都沒開。尤其是當她了解到,學校這么困難還對孤兒和特困生免費后,對這所學校產生了好感。臨走時,她看到有兩個孩子拉著校長朱秀霞的腿喊“媽媽”,感到很奇怪,就問:“你怎么會有這么小的孩子?”朱秀霞回答,“不是我的兒子,是留守兒童,因為年紀小,跟我吃住在一起,孩子都習慣了叫我‘媽媽’” 。
????張萍深受感動,從此開始關注這所學校并想方設法加以支持。
????其實,這只是發生在這所學校愛心浪潮中的一朵浪花。在這里,幾乎每時每刻、每個班級都在發生著溫馨的愛的故事,雖然平凡卻感天動地。
????11歲的常心想是這個學校四年級的學生。記者來到距離學校8里地常柏屯村孩子的家。這個家三間破瓦房,屋頂露著天,一間黑黢黢的廚房僅能容身。這樣的家庭在留守兒童學校不止幾十家。常心想的媽媽、兩個姐姐、一個堂兄堂姐都是癡呆癥患者(大伯父病故,伯母出走),家里還有一個長年患病的83歲的老奶奶。孩子的爸爸、47歲的常樹重看起來非常蒼老。他告訴記者,家里只有4畝地,一年收入只有兩三千塊錢。由于母親歲數大了,他不能離開家,只能在村里干零工,靠跟著水泥匠班掙個零用錢。
????常心想是一個聰明溫順的孩子,也是家里唯一一個有文化的人。他和他的父親告訴記者,從幼兒園到現在6年來,學校沒有收過他一分錢學費,連伙食費也是全免。不僅如此,朱校長和老師還給他買水果、香蕉、蘋果,有時也買衣服。由于得到了更多的關愛和鼓勵,他從剛到校時的微弱智障,變成了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學習成績穩步提高。他說:“朱校長就是我媽媽,我媽媽就是朱校長。”
????要過端午節了。這里有個規矩,端午節后不能剪頭發。朱秀霞校長和老師們給班里需要剪發的孩子們理完頭發,讓他們精精神神地回家過節。“這樣,不僅能省5元錢,還讓孩子得到了更多的關愛。”在這里,為學生理發,而且可以理出毛蓋、麥穗兒頭、蘋果頭等,是從校長到教師的基本手藝。
????像常心想這樣的免費特困兒童,在全校有60多個。
????11歲的劉艷茹是學校4年級的學生,她姊妹3個,哥哥癡呆,14歲的姐姐在浙江義烏打工。她的父親50歲時病逝,母親癡呆,爺奶早逝,現在跟著嬸子。嬸子有一兒一女,經濟也很緊張。劉艷茹原來在胡莊上小學,3年級來這里時,成績中下。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在全班54名學生中,她在前3名。
????說起自己的變化,劉艷茹說這里有愛。學校實行均等教育制度,班里只要有一個不及格的,代課老師和班主任都要受罰。因此,各班都安排好學生和差生坐同桌,“一加一”結對子培優補差。這樣做,成績好的同學得到鞏固提高,差生也趕上來了,還促進了同學們之間的互愛互助。還有,排座位時,差生坐在前幾排最好的位置,而學習好的坐在后面,這樣就得到了老師更多關愛。另外,老師給學生洗衣服、掖被子、看病,學生感覺很溫暖,因此,學習勁頭很大。說起這里與公辦學校的差別,劉艷茹說,關鍵是老師的責任心大不一樣。
????按照規定,劉艷茹享受每年1000元的“兩免一補”。而全校600多名小學生中,只有幾十個指標可以享受這種待遇。
????33歲的賈衛霞是營子王村人。收麥了,她趕回老家,記者正好見到她,她告訴記者,她和丈夫在唐山打零工收廢品,兒子劉躍在留守兒童學校,從4歲到現在已經8年了。“每次回來,孩子跟我說話,張口閉口‘朱媽媽’,原來不知道是說誰的,后來知道是叫朱校長的。從小到大,洗衣服、洗澡、喂飯、縫補衣服,孩子跟校長和老師比跟我都親。如果沒有這個學校,都不知道孩子怎么安置。”
????距離學校八九里地的梁莊村53歲的朱秀霞(與校長同名),聽說記者采訪,主動要求見見記者。她的兒子陳超今年14歲,已經離開這個學校了。陳超從3歲開始跟著朱校長整整7年。一次陳超拉肚子把棉褲弄濕了,正是入冬時,天氣很冷,學校沒有換洗的棉衣,朱校長用火烘烤,然后用衛生紙和棉布墊到孩子褲子里,之后,急忙把孩子送回家換衣服。還有一次過星期天,家里有病人,沒有來得及接孩子,朱校長就帶著孩子一起吃住。
????孩子的心靈純潔無瑕,對愛和善良極其敏感。陳超6歲時,一個星期天,朱校長做家訪,路上遇見在地里干活的陳超母子。朱校長和陳超母親說話時,孩子不見了。等了一會兒,陳超“吭哧吭哧”跑過來,抱了五六株花生,走到朱校長面前——“給!”原來,他到地里給老師拔花生去了。
????陳超母親告訴記者,陳超說過,“等長大了,能掙錢了,給朱媽媽買好東西吃。”現在,陳超已經離開這所學校,到了一所普通中學,但還常常跟朱校長打電話、發短信,內容就幾個字——“老師,我想你了!”
????朱校長告訴記者,陳超性格內向,在學校是走哪兒跟哪兒,他的性格跟父親相近。陳超父親陳家村忠厚善良,寡言少語,幾年和她沒說過幾句話,但愛都在心里。陳家村夫婦覺得,校長為孩子做的事,他們夫婦也做不到,從心里感激不盡。陳超的母親就把感激凝聚在手上,她給朱校長做了一雙繡花鞋,冬天又做了兩雙草靴子,用桐油油好后,親自送到學校。
????阮秀梅老師在這里已經8年了。她和朱秀霞親如姐妹。她說多年來之所以不離不棄,就是被朱秀霞的人品和愛心深深感動了。她介紹說,幼兒園搬到鄉獸醫站那一年,朱秀霞累得病倒了。因怕孩子有閃失,她只有在學校辦公室里,眼望著外面掛吊針。一個叫王瑞婷的小女孩看到后,哭著跑過來說:“媽媽,你怎么了?你要是死了,我怎么辦啊!”朱秀霞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把孩子緊緊地擁到懷里,說:“孩子,媽媽沒事。”
????有個叫楊文科的孩子,睡覺愛發癔癥,半夜站起來就撒尿,和他一個鋪的朱飛宇小朋友被澆醒后,驚叫到:“媽媽,下雨了”。朱秀霞急忙打開燈,仔細一看,一下子就笑出了眼淚。
????有一次,薛苗苗的父親從上海回來,到學校看女兒時,薛苗苗連父親都不認識了,站在朱秀霞的身后,一個勁兒地問:“媽媽,他是誰呀?”任憑父親怎么喊她,小姑娘就是不肯出來。薛苗苗的父親當場就流下了心酸的淚水。
????還有一次,王龍杰的母親在外幾年沒回來過,她到學校見孩子,孩子不見她,說,“俺幼兒園有媽!”
????……
????一茬接一茬,劉文娜、李敏濤、黃敬如、朱飛宇等孩子,都管朱秀霞叫“媽媽”!
????2010年,淮陽縣馮塘鄉留守兒童學校的齊軍、張甜甜、李敏濤、李瑩瑩等同學,分別以優異的成績考取淮陽一中、淮陽中學。齊軍因家貧,開學前仍然拿不起學費。朱秀霞知道后,鼓勵齊軍:“只要你有志氣,我支持你!”立即給齊軍拿出了900元錢,讓他順利進入了淮陽一中學習。在一次階段考試中,齊軍的成績全階段第二。他給朱秀霞發了一條信息說:“朱老師,我想叫你一聲媽媽!”朱秀霞立即回了短信:“當然可以!”隨后,齊軍打來了電話:“媽媽,這次我的成績很好,沒有辜負您!”瞬間,朱秀霞幸福的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淌。
????六年級一班班長12歲的梁靜靜、六年級二班13歲的張雨珍和張坤、張莎莎,都是從幼兒園小班來到這里的,至今已經9年了。他們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一年最多見一兩次面,有的兩年才能見到一次,學校就成了他們的家,朱秀霞和老師們就是他們的媽。學校每個班都有幾個體溫表,孩子們感到不適,都會自己拿來量體溫。發燒了,就告訴老師,不論白天黑夜,不論酷暑寒冬,班主任都會帶著他們去看病。
????孩子們告訴記者,在這里,他們學會了獨立、堅強、感恩。
????記者第三次來到學校,又一次見到了梁靜靜。她哭著告訴記者,再過幾天,她們六年級的孩子要畢業了,她們不想面對這個事實,因為她們不想離開這個學校,不想離開朱媽媽!
????一花怒放,引來滿庭芬芳。
????塵土一樣謙虛、低調、包容的朱秀霞,取長百家,融會貫通,自成一體,用辛勤汗水鍛造、提升著自己的生命質量,并以先進的理念和教學方法培育熏陶著孩子們,使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66歲的王之靈,原是王井小學校長。當了一輩子教師的老人對朱秀霞十分佩服。因此,他不僅把孫子、孫女送到了學校,還把親戚、朋友的孩子往這里介紹。他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向記者介紹:“這所學校,自辦學以來就管理有方,特別是幼兒啟蒙教育更是有聲有色。幼兒園大班四五歲的孩子,心算比打算盤還快呢!從幼兒園大班走出的孩子,智力水平相當于一般小學二三年級學生的程度。另外,他們注重孩子的養成教育、感恩教育、禮儀教育,把這里的孩子個個培育成了既懂事、又能進行速算的小神童!”
????淮陽中學宏志班高一學生李政晉是朱秀霞校長帶出的第一批孩子。他的母親朱秀蘭告訴記者,兒子在幼兒園雖然只呆了兩年,但對他的影響會伴隨終生。幼兒園兩年中,朱校長帶著他和孩子們演講、唱歌、表演、當小主持人,培養了孩子大方、陽光、親和的性格。幼兒園開設的珠算、珠心算,對孩子數學和智力開發影響很大,為孩子后來學習發展打下了扎實基礎。她夫婦因到鹿邑做生意,孩子也到鹿邑縣上一年級,孩子雖然因為家里生意忙經常缺課,但每次考試成績卻很出色。老師納悶兒,就問:“你兒子是不是學了奧數?”其實哪里學過這些東西。去年中招考試,李政晉以608分位居全縣中招第一名,淮陽中學、淮陽一中都向他拋出“橄欖枝”,不僅學費全免,每月還發獎學金。
????在朱秀蘭的家,記者看到,在李政晉的床頭,至今貼著朱秀霞校長當年發給孩子的各種獎狀——用紙箱剪成的心、獎杯等,上面寫著:“寶貝,我愛你!”“寶貝,你真棒!”等。朱秀蘭回憶說,有一次,兒子把獎品帶回家,說:“媽媽,這是俺老師的‘心’!”
????而淮陽新一中的張甜甜,是去年從留守兒童學校考走的學生。她現在是該校“陽光班”學生,成績在階段前三名。她的母親劉君面對記者,一臉的驕傲和自豪!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秀霞是家里7姊妹中的老大,這個農民的女兒從小就做事專心,只有高中學歷的她,不論做什么,都力求做到最好,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絕不輕言放棄,這是她一個弱女子能在留守兒童教育事業上立住腳的性格原因。
????2002年,為辦好第一所幼兒園,她的足跡踏遍了方圓十幾里路的公辦、民營幼兒園,細心考察每個幼兒園,并到附近縣市和周口市最好的幼兒園虛心學習。她的目標是:讓農村的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樣好的學前教育!
????2005年秋季,學校小學部設立后,為管理好小學部,周圍20里內的小學,朱秀霞都去取過“經”。走到哪兒,吃到哪兒,學到哪兒。之后,全市不少優秀小學,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2006年,我去武漢藍都幼兒園學珠心算,當時加盟費2萬元,我哪有這個錢啊!只能以兒子準備來這里學習為名,用了整整兩個通宵,硬是把六冊珠心算教材全都偷偷抄了下來。”
????“2008年,我趁假期去北京學習神墨珠心算,神墨珠心算的加盟費是8000元,我還是以自己的孩子要去學習為名留下來,我主動打掃衛生,和老師搞好關系,上課時,趴桌子上裝睡,偷偷聽課,一有機會就看她們的教案,自己慢慢熟記于心。”
????“我到鄭州鶴立培訓機構學習多次,一節課50元,去北師大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三次,參加全國幼教型園長培訓多次,每次四天,全是自費。”
????處處留心,廣收博采,融會貫通,自成一體!朱秀霞很快從一個外行成為了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方面的“專家”。
????她給記者介紹起學校常用的教法和課程——
????語文類的“快速識字閱讀”方面——有故事提放法、兄弟互認法、敲打對應法、文字搬家法、牽引識字法,外加擴展閱讀,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興趣盎然;
????數學類有——珠心算、智能數學、引導數學、手指操,開發孩子們的數學潛能和智力;
????藝術教育類有——繪畫、音樂、手工、舞蹈、書法;
????養成教育類有——國學經典誦讀、傳統孝道、禮儀、感恩、互助……
????這些,既有全國先進的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成熟的方法模式,又有朱秀霞的創新、發展。她說,拿來主義是不錯,但是否適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才是關鍵。他們學校使用的教材,不少都是朱秀霞和她的老師們編寫的。
????現在,在馮塘鄉留守兒童學校,除語、數、英主課外,安全、科學、美術、音樂、舞蹈、體育、品德、手工,這些在縣城甚至市中心城區或被輕視或被廢置的課程,在這里全部開設。
????學校從小學一年級開設硬筆書法,毛筆字三年級開設,每周二節。
????學校規定,班里有一個不及格的學生,就要對老師進行處罰,目的是不讓一個孩子掉隊,讓所有的孩子成才!
????學校從幼兒園就開設有禮儀、感恩、藝術、國學課程,幼兒園的孩子見到老師都“像模像樣”——小手一背,低頭問候:老師好!
????馮塘鄉絕大多數幼兒園園長,都是從這里學成出去的,對此,朱秀霞深感自豪。她認為,自己掌握了先進的教學方法固然重要,但讓更多的老師也能掌握,并能熟練地運用在教學中,這才是學校發展的根本。為更好地提升學校的教學水平,在資金極為緊張的情況下,朱秀霞多次組織老師們到鄭州參加幼教園長培訓,選派老師到武漢學習珠算。2011年、2012年這兩年,學校派人到北京師范大學學習專業的教學管理。2013年和今年,朱秀霞又利用各種機會,帶領老師參加了教師禮儀培訓等等。
????朱秀霞告訴記者:“教好學生,必須先帶好老師。有不少老師是大學和幼師剛剛畢業的,必須手把手把她們帶成合格、優秀的教師。為此,每周一三五下午和二四六晚上開展教師培訓,一個老師講,所有老師點評,優點、缺點是什么?每個人都要寫。有話說到當面,有問題擺到桌面。”
????“我們的幼兒園老師都必須練就一手簡筆畫,至少會畫20個蘋果、小兔子、小公雞、小天鵝之類的簡筆圖畫,給學生批改作業或板書時隨手畫出來,并給孩子們鼓勵性暗示,比如‘寶寶,你真棒’、‘寶寶進步了’等。所有的幼教老師要學會唱幾十首兒歌,背誦幾十首古詩詞。幼兒園大中小班內的貼畫,都是老師帶領孩子們設計、繪畫、制作的。”
????朱秀霞創立的這種教學方法,既可以很好地開發智力,培養孩子的情商、智商和藝術修養,又能全面提升孩子們的綜合素質,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成長、成人、成才。可以說,城里孩子有的,這里都有,城里孩子沒有的,這里也有。在這里,很多留守兒童都會雙手打算盤,熟練掌握加減混合運算,以及多位數加減乘除等速算方法。
????“家長的希望是我們永恒的追求,家長的鞭策是我們奮斗的動力,家長的重托讓我們無言退卻”;
????“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孩子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孩子一個機遇,讓他們自己去把握。給孩子一個困難,讓他們自己去克服。給孩子一個權力,讓他們自己去選擇”。
????這些布滿走廊、教室、校園的妙語箴言,記錄著朱秀霞15年耕耘教壇、綴網勞珠般的求索之路,也折射出她教育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人本身的先進理念。
????愛的教育,傳遞愛心接力。
????朱秀霞和她的老師們把溫暖和感動傳遞給了留守的孩子們。她們雖然清貧,但每個人的精神世界都很富有。因為有了這群臨時媽媽,留守孩子們不再孤單。
????淮陽縣馮塘鄉留守兒童學校目前有974名學生,其中幼兒園323人,9個教學班,小學部651人,12個教學班。全校貧困生106人,孤兒7人,單親家庭的孩子52人,殘疾學生6人,常年住校留守兒童600多人。全校教職工44人,4名男教師。教師員工中,有一大批都是多年和朱秀霞共事的老教師和保育員。這兩年,這里還吸引了一批優秀青年教師。他們之所以能夠安于清貧,樂于付出,就是因為這里有事業、有尊重、有幸福、有快樂,在這個大家庭,他們和學生一樣,天天在進步,天天在成長。
????46歲的阮秀梅是這所學校的生活老師,也是陪伴朱秀霞校長走過艱難歲月的老教師之一。8年前,她的兒子要上學,聽說這里不錯,就來了。此后,她的三個兒子相繼來這里讀書。孩子都來了,她不放心,想陪著他們,結果就當了生活老師,這一干就是8年。她說,她最佩服朱校長的是她的品德和胸懷,她身上永遠有學也學不完的東西。
????阮秀梅給記者講了兩件事——
????有一次,一個小朋友雙腳掉進了屎窩兒,屎尿把鞋子、褲子都弄臟了。朱校長知道后,啥也不顧,趕緊把孩子抱了出來,然后蹲下身給孩子脫下鞋,用溫水給孩子洗腳,把孩子的鞋子衣服洗干凈,一點都不嫌臟。這一幕永遠定格在她的腦海里,并成為她追隨校長的動力。
????還有一次,十多個20來歲的年輕人,揮舞著鋼管,氣勢洶洶來學校鬧事。當時學校里只有幾個女教師,為保護老師和孩子,朱秀霞挺身而出,擋在門口說:“我做的都是有良心的事,你們要想找事,就從我身上踩過去。”此次,朱秀霞的拇指差一點被掰斷。
????阮秀梅還告訴記者,一個女人,風風雨雨,多少事都要她自己扛著,朱校長承受的心理壓力她最清楚。多少次子夜時分,安頓好孩子后,朱秀霞會走上學校樓頂看星星,有時會低聲嗚咽。
????學校后面有棵大柳樹,長期的壓力有時讓校長難以忍受,多少次半夜時分,她尾隨朱秀霞來到樹下,聽到她在偷偷地哭泣。
????有一次,朱秀霞累得口鼻流血不止,失血量有兩碗那么多!阮老師當時就說,朱校長,你的肺壞了,換我的,你的肝壞了,也換我的。這種生死相托讓朱秀霞深深感動!學校建樓最困難時期,阮秀梅把家里僅有的2萬元存款交給朱秀霞,說,“拿著用吧,雖然不頂事,顧個小急。”
????患難與共,讓她們凝結成了生死姐妹!這樣的同事、姐妹還有很多。
????46歲的張舸老師是六年級一班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同時還教三年級的英語課。“學習重要,生活更重要!”她把自己當成孩子們的媽媽,一天24小時跟孩子們在一起。她的學生宋慶峰、宋慶柯、張甜甜等一大批都考進了淮陽一中、西城中學等名校。這些孩子離開后還一直想著她這個“媽媽”。前不久,幾個孩子抽空湊錢給她買來特侖蘇牛奶,說要給她補補營養。她“生日”時,不少學生給她發來短信祝賀她“生日快樂!”其實,這個“生日”是她編的,目的是敷衍學生不讓孩子們分心,但孩子們的愛讓她和她在鄭州上大學的女兒很受感動。女兒見到媽媽這樣受學生尊敬愛戴,就說,媽媽雖然清貧辛苦,但很快樂,畢業后自己也想當老師。
????這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朱秀霞辦公室里放著紅糖,這是所有老師都知道的,是專門為來例假的老師和女生準備的。她還給幼兒園的老師們準備了電飯鍋,以便在特殊的日子讓這些老師吃些熱粥。在老師們忙得不亦樂乎時,朱校長像大姐和母親一樣,給這些年輕的女教師洗衣服,甚至包括內衣。
????愛傳遞愛,愛產生愛,愛讓這個溫暖的大家庭成為了一個和睦、舒心、進取的世外桃源,同時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來這里扎根奉獻。
????27歲的徐桂平畢業于河南師范大學,這是一個溫婉、孝順的女孩。為了對父母多進些孝心,大學畢業后,她來到了家鄉的這所留守兒童學校教學。來之前,她心里還有些忐忑,但和這里的孩子,和校長、老師們接觸后,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留下來,做一名好老師!她說,學生天真可愛,但對老師觀察得非常仔細。她平時愛笑,2012年,她48歲的父親患了肝癌,上課時偶爾想起,心里就難受,學生立即感覺到了她的內心變化,就歉意地問是不是惹老師生氣了?她意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們的心情。去年父親病逝,她瞞著學校回家給父親送終,當天下午返校,第二天上午照常上課。校長朱秀霞聽說后,緊緊抱住徐桂平大哭了一場,隨后帶領老師們去徐桂平家看望。
????更為感人的是,徐桂平考研成績優異,接連被三所大學錄取,可為了這里留守的孩子,為了姐妹間的深情厚誼,為了學校的穩定有序發展,她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放棄讀研機會。徐桂平的得與失,讓更多的老師感受到為了留守兒童事業奉獻自己青春年華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徐桂平被老師和學生推選為 “最美教師”。
????26歲的宋芝賢畢業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后,她先是進了一家企業,去年夏天來這里,一個學期后,就決定在這里好好干下去。宋芝賢老師被學生評為“最漂亮的阿姨”。
????這樣的感動,還有很多很多……
????學校規定,班主任必須住校,一天24小時和學生們在一起。畢業于鄭州航院的年輕老師盛錦錦由于自己的孩子太小,需要她回家照顧,盛錦錦就晚上察看完宿舍里的每一個孩子后再回家,第二天早上五點半就起床趕到學校。由于起得早,身后時常有狗追著她咬。她笑著說,朱秀霞校長為了孩子都暈倒過好幾回了,我這不算什么。
????“培養孩子,人品最重要。愛是教育的永恒主題,也是付出的最好答案。孩子們都應該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為他們的人生做好鋪墊,我們會一直堅持下去。我做不了太陽,也做不了月亮,我愿做一顆星星,把孩子們的心靈照亮。”——這是朱秀霞和這群留守兒童的“媽媽”們共同的獨白和樸素卻感人的錚錚誓言。